美國歷史的點與線,由奧巴馬(BarackObama)仿效第16任總統林肯的火車就職之旅,隨着火車向着首都華盛頓進發的軌迹,連成一線。從美國《獨立宣言》的發源地開出,奧巴馬的列車滿載歷史和希望,傳承過去迎向未來,他以「新獨立宣言」號召國人延續美國立國理想對抗逆境。專列於香港時間昨早上緩緩駛進華府,奧巴馬終於來到華府,明日宣誓就職之後,就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
奧巴馬當地時間前日(周六)早上在賓夕凡尼亞州費城(Philadelphia),與家人登上1930年代古董車卡,重踏林肯1861年乘火車進華盛頓就職的最後一段路程。一如林肯解放黑奴重新立國理想,奧巴馬在登車前發表可能載入歷史文獻的「新獨立宣言」演說,號召民眾以立國精神克服困難。
「需要新的獨立宣言」
奧巴馬說,費城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簽署地、獨立戰爭的發祥地,當年開國元勳展開啓示世界的實驗,落實了一套理念,「即我們是平等的。我們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快樂,都不是法律賦予,而是天賦。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可以持久。」
他指當年立國艱辛,今日國民面對的問題可能不同,需要的卻都是一樣,「我們需要的,是開國元勳展示的不懈和理想精神。我們需要的,是新的獨立宣言,不單我們的國家,還有我們的生活,都要擺脫意識形態、小格局思維、狹隘和偏執,不是訴諸容易的本能,而是我們心中更善良的天使。」「更善良的天使」,正是林肯第一次就職演說的用語。
奧巴馬的火車上,除了大群記者、特工和隨員,還有41名在競選途上遇到的平民,有面臨失業的貨車司機和反家庭暴力教師等各式人物。列車第一站,停在候任副總統拜登(JoeBiden)家鄉特拉華州威爾明頓(Wilmington)。奧巴馬接拜登上車時發表講話,強調新政府會為這些「無名英雄」做事。他說:「美國正面對十字路口,國家在打仗,經濟在動盪,美國夢看似要溜走。我們知道美國人正面對逆境,現在是時候我們再次振作。」
奧巴馬列車不時慢駛,方便沿途夾道歡迎的群眾一賭他風采,方便他向群眾揮手致意。每站講話的群眾,數目越來越多,起點站費城有門票限制,只有300人,第一站威爾明頓已有9,000人,到了第二站馬里蘭州巴爾的摩(Baltimore),更有40,000人。當地氣溫低至-12℃,冒冷等候6小時的威廉斯卻說值得:「他給我們振奮人心的訊息。」
呼籲民眾跟他重建國家
奧巴馬在巴爾的摩市政廳前的講話,重申費城講話的訊息。他指巴爾的摩是1812年戰爭抵抗英軍入侵主戰場,今天聚首不只是向先烈致敬,而是繼承他們的理想事業,「美國革命不是在英國槍聲靜下來時結束,不是只在戰場求勝,不是只在立國文獻中達成,不只是一場擺脫帝國宣佈獨立的鬥爭。美國革命從當年至今都是一場在思想和人心中持續的鬥爭,目標是活出立國理想。」
奧巴馬指美國現在面對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經濟衰退、依賴石油引致全球暖化,華府卻只為少數人利益服務,政治變得狹隘。他呼籲民眾跟他一起建立對人民負責的政府,重建國家,但說解決這些問題時一定會遇到挫折,「我會犯一些錯誤」,大家需要耐心。演說中途有人高呼「我們愛你,奧巴馬!」奧巴馬即回應:「我回敬愛你們。」不少群眾聽他演講,都感動落淚。
在震耳欲聾歡呼聲中,奧巴馬再上車向華府進發,完成超過7小時的220公里旅程。在華盛頓聯合車站,他沒有發表講話,登上特工轎車就離開,不過在車站守候的幾千群眾依然興奮。他們都相信,奧巴馬會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在周日的國家廣場音樂會到明日的就職禮,會有更多更振奮人心的演說。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美國《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
費城演說(撮要)
我們在這裏(費城)展開華府之旅。這是合適的地方,因為就是在這裏,這個城市,我們的美國旅程展開了。當年在這裏聚集了一群農夫、律師、商人和士兵,宣佈他們獨立,決定爭取自己遭人否定的命運。
1776年夏天的聚會,風險很大。他們(爭取獨立)的嘗試很脆弱,沒有保證可以成功。在早年的那些歲月,不只一次,逆境似乎難以克服。不只一次,那些漁民、農夫和工匠說自己是失敗之旅。然而,他們仍願意竭盡所能前仆後繼,不惜犧牲榮譽、財物、甚至生命,為了可燃亮世界的理想奮鬥。這理想即我們是平等的,我們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快樂,都不是法律賦予,而是天賦。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可以持久。正因這些理想,我們宣佈獨立、制訂憲法、雖然過程並非毫無缺點,但正如美國一樣,我們有能力改過,向着完美目標邁進……雖然我們面對的難題是嶄新的,但若要克服它,我們需要的是開國元勳展示的不懈和理想精神,我們需要的是新的獨立宣言,不但我們的國家,還有我們的生活,都要擺脫意識形態、小格局思維、狹隘和偏執,不是訴諸容易的本能,而是我們心中更善良的天使。
這正是我兩年前決定參選總統的原因。我認為美國最基本的理念失落了,華府只為少數人服務,面對全球的挑戰,我們的政客顯得視野短淺。但我們可以選擇將來,只要我們互相體諒,不論是民主黨人、共和黨人、獨立人士、來自東南西北的人、黑人、白人、拉丁人、亞洲人、同性戀者、異性戀者、殘疾人士,只要團結一致,不但可以找回這些失落的理念,還可令我們的國家更加完美。
我一直抱着這個信念,你們卻令信念成真。你們一再證明,只要心愛國家,便可帶來改變,令我可啓程前往華府,但我不是獨行,還有來自各地,跟我認識的美國男女一起走向華府。他們的希望和困難,正是我們心繫所在,他們的理想和痛苦,我感同身受。
我會將這些聲音帶入白宮,一天不敢遺忘,因為這是求變的動力。當美國人開始找到工作,不再朝不保夕,每晚有覺可睡時,我會想起道爾(MarkDowell),他終日提心吊膽會失去在福特的工作,回家時不知如何面對女兒。
當醫療保障落實後,我會想起勤勞工作的母親杰克遜(ShandraJackson),她患了重病,也要為11歲兒子支付昂費醫藥費。當士兵從伊拉克回國,戰爭結束時,我會想起老兵費希爾(TonyFischer)。他在伊拉克當兵兩年,回國後卻失業。
我從不同人口中聽到這些故事,它們會不斷鞭策我,因為你們已經證明,不論甚麼人,甚麼外貌,抱有甚麼信念,我們都有共同希望和理想,就是讓生活更美好,讓下一代有更美好前途。
我們要承認目前面臨的挑戰,不會短時間內解決,當中會有挫敗和失望,我們需要耐性。不要忘記,我們是開國祖先的後代,他們在絕境中拒絕放棄,他們確信有能力改變世界,我們正需要這種精神。
美國革命,沒有因為英軍槍械聲消失而結束。一場戰爭不能完成開國先哲的理想,美國革命不僅僅是從帝國中脫離獨立,而是一場持久戰爭,一場在我們心智中的戰爭。從這一刻開始,我們要努力完美自己的國家,建立一個向民負責的政府,履行國民的責任。讓我們盡一分力重建國家,讓這次選舉不是結束,而是改變美國的開始。和我一同努力,和他人一起比拼,只要記着我們光榮的歷史,只要對前途有信心,我們可建美好將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