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宗換肝個案,救回兩條人命。肝病患者蘇偉崙及馬先生急需換肝續命,但雙方的家人均因血型不合而無法捐肝。正當偉崙的性命進入倒數階段,瑪麗醫院換肝中心發現兩人的血型與對方家屬脗合,遂安排雙方家屬「交叉換肝」,成為本港首宗同類個案。手術及時把兩人從鬼門關拉出來,蘇家和馬家將可過一個快樂新年。該中心計劃設立交叉換肝的配對系統,有望拯救更多垂危肝病患者。
記者:白琳 梁洵瑜
本月初因急性乙型肝炎入院的36歲男子蘇偉崙,四日內即惡化成急性肝衰竭,急需換肝,縱使已排在輪候冊第一名,仍遲遲等不到合適屍肝。雖然偉崙的26歲小姨蘇寶珍願意捐出活肝,但二人血型不合。蘇太形容,當時丈夫的情況非常危急,「佢已經開始倒數,再等三日,就算有屍肝都冇用。」
正當偉崙在深切治療部昏迷不醒,另一邊廂,馬先生也因患上肝病需要換肝,但馬太也因血型不合無法捐肝,同樣在輪候冊等待屍肝。院方發現寶珍的血型與馬先生脗合,同屬B型。馬太的血型則與偉崙脗合,同屬A型。
手術成功四人正康復
蘇太說,院方其後突向她提議「交叉換肝」方案,即寶珍捐肝給馬先生,馬太捐肝給偉崙,「我要聽幾次先明白發生乜事,唔敢相信係真。」蘇太答應後,兩家人上周日經醫生介紹下結識,上周二進行手術,同一時間為兩名病人換肝。最後手術成功,四人現正康復,兩家人互相道謝。
昏迷多天的偉崙昨日完全蘇醒,可進食粥水和在攙扶下走動,一開口就說很想念7歲兒子。蘇太說,兒子知道「姨姨救番爸爸」,每天嚷着要去探病。她感謝妹妹寶珍和馬太冒生命危險捐肝,如今可一家團圓過新年,「好多謝妹妹咁勇敢,今次亦係一個奇蹟。」偉崙的姊姊也表示慶幸及時有合適活肝,「醫院有救到兩條命嘅諗法,我哋都接受,總之細佬有肝就得。」
今次乃本港首宗交叉換肝個案,瑪麗醫院今日召開記者會解釋詳情,兩名病人及其家屬將出席分享經驗及感受。據了解,本港屍肝短缺,半數肝病患者因等不及合適肝臟而離世,加上近年外國有交叉換肝的成功例子,瑪麗醫院一年前已準備發展交叉換肝,但一直遇不上合適對象及時機。
消息人士說:「屍肝數目控制唔到,如果唔交叉換肝,好可能兩個病人都會死,今次兩個家庭幫到人又幫到自己。」該院現正計劃將此系統化,為本身願意捐肝但血型不合的病人家屬「配對」,從而協助病人尋找合適活肝,救回更多等不到屍肝的病人。
消息人士又稱,院方將視乎個案狀況,包括病人是否只有一個家屬願意及合適捐肝等,才安排配對。他又指,由於配對需時,未必適合作為病人的最後選擇,「如果當係lastresort(最後機會)就太遲,有啲病人又可能會搵其他選擇,甚至上大陸做。」
「佢哋係無條件交換」
有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的委員透露,上周同時審批上述兩名病人的申請時,確定個案沒有涉及利益關係,因此與會者一致通過審批,「佢哋係無條件交換,亦睇唔到有附帶條件。」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張德喜指出,器官移植有一定風險,院方必須確保病人無其他選擇,才為其配對,而且須另設法例監管,確保兩個家庭私下沒有金錢交易,「好多病人因為等唔切器官過身,如果揀無可揀,交叉捐贈都係一個出路。但如果監管得唔好,就同大陸(買賣器官)嘅情況冇分別。」
兩家庭「交叉捐贈」圖解
A型血的蘇偉崙本月初因急性肝衰竭命危,遲遲等不到屍肝移植。雖然其B型血的小姨蘇寶珍願意捐出活肝,但血型不合。另一邊廂,患上肝病的馬先生屬B型血,馬太則屬A型血,同樣因血型不合而無法換肝。瑪麗醫院遂安排兩個家庭「交叉捐贈」,蘇寶珍捐肝給馬先生,馬太捐肝給蘇偉崙。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一致通過申請,手術上周二完成,過程順利,成功救回兩條人命,四人現正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