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咳嗽實在討厭,既妨礙了練習馬拉松的進度,更令我近兩星期一滴威士忌也不能喝,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從加拿大來的妹夫天天在試我珍藏的威士忌,然後不住的說Dalmore12年比較嗆,但比芝華士12年好一點;MaCallanFineOak比MaCallan18年FineOak更醇更細膩;Glenfiddich21年雖然是年期較長,但除了口感較順滑外沒有甚麼個性……。
我自己也喝過收集的那些威士忌,不完全同意妹夫對各種酒的評價,特別是Glenfiddich21年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不能算沒有個性或特色。跟他意見相同的是大眾公認日本買回來的那瓶竹鶴21年威士忌最好味,口感最豐富,最想喝了一杯又一杯。也因為這樣,他真的喝完一杯又一杯,不過幾天就報銷了半樽竹鶴21年,真厲害。
到妹夫臨走前的晚上,咳嗽總算停了,終於可以解禁了,便迫不及待的開了那瓶從台灣買回來的MaCallan(1851Inspiration)轉一轉口味。酒沒有標明年份,口感跟MaCallan18年差不多,只是稍稍嗆了一點點。跟妹夫不算頂熟,幾杯過後大家的距離卻好像消失的無影無蹤,大家開始談到喝酒的經驗。他比較早到社會做事。喝酒的經驗比我早得多也豐富得多,開始的時候自然是喝啤酒。他說最好玩是收舖後跟幾個同事到廟街的食檔喝啤酒;一叫就是半打生力(大樽裝那種),然後一邊喝酒,一邊吃炒蜆,一邊吹水及看靚女,總是弄到夜半一點後才回家。他的酒量就是從這半打大生力開始練回來的。到後來提升了檔次,改到聲雅廊之類的民歌餐廳,喝着一jar一jar的生力生啤,聽着一首一首歐西流行曲(是的,當時是叫歐西流行曲的)。
聽着他的喝酒經驗,深深覺得自己起步太遲,錯過了廟街大牌檔飲大啤、民歌餐廳喝生啤聽流行曲的年代,只能在家練習喝威士忌。還好,妹夫說他已買了一瓶芝華士21年的RoyalSalute,待我下一回到加拿大探他們便一起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