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聯儲局透過在市場購入大量金融資產,向銀行體系注資,達到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效果。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在專欄《觀點》內指,在貨幣發行制度下,本港雖無貨幣管理酌情權,但大量資金持續流入,該局也「被動地」實行量化寬鬆政策。與其他金融體系相比,他認為一旦資金逆轉撤出時,本港能確保資金有秩序流走,情況會「較為理想」,因當量化寬鬆政策不適用時,金融形勢不一定有利於已購入金融資產的央行,向市場回售。
可有序地回售美元
市場關注歐美當局是否已制訂量化寬鬆政策撤出時的部署,任志剛指,本港銀行體系總結餘增加雖無上限,但全部有美元資產提供十足支持,當資金流出時,該局可透過3項優化措施,有序回售美元予市場並賺取利潤。
目前總結餘約佔外滙基金10%,亦相當於銀行體系逾10萬億元總資產約1.5%,他相信後者所佔比例仍可提高,才會驅使銀行更積極向客戶提供貸款賺取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