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語言微調被斥九宗罪<br>孫明揚死撐 議員揶揄掩耳盜鈴

教學語言微調被斥九宗罪
孫明揚死撐 議員揶揄掩耳盜鈴

【本報訊】教育局用以取代母語教學政策的教學語言修訂方案,昨在立法會被狠批有九宗罪,小學界不滿教育局每隔六年才評估各中學的「彈性班」(即變相英文班)和中文班數目,這或令合資格接受英語授課的初中生,在彈性班學額限制下,被錯編入中文班。兩大教師工會認為在2010/11學年推行新方案過急,要求押後至2012年才實行。 記者:倪清江

昨日28個團體的代表在立法會上就修訂方案發表意見,英文中學聯會等15個團體表態支持,但中學校長會等六個團體則反對,其餘未有鮮明立場。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稱,他是依據香港整體利益作出取捨,「如果要個個(的要求)百分百達到,今日我坐唔到喺度。」
教育局提出由10/11學年起,取消英中和中中二分法,改以分班釐定教學語言,各校在本學年和九月新學年,每班中一85%新生如屬成績排列全港首40%,即可於10/11學年起的六年,開辦一班可全以英語授課的彈性班;未達標會被列作中文班。

教師工作量將大增

代表大部份小學的津貼小學議會支持修訂方案,但主席鄧貴泰反對六年才評估一次,認為中學每年應按照取錄合資格接受英語授課的學生人數,來決定彈性班數目,以免有學生因學額不足而被編往中文班。不過教育局已表明不會向學校和家長透露學生是否屬於首40%,也不會公佈各校彈性班數目。
新高中學制今年9月開始推行,教協代表韓連山指出,在兩項政策「夾攻」下,教師工作將大增,促請押後至2012年首批新高中學生畢業後,才推行修訂方案;親中的教聯會副主席胡少偉也要求暫緩實施。教協會長兼教育界議員張文光表示,有教師已被校長指令盡快考取以英語授課資格,「否則搵定工。」
批評的團體共列出方案有九宗罪,最多是批評分班造成校內標籤效應,令中文班學生變成次等,學生信心受挫。孫明揚明言這是修訂方案產生的問題,當局無意消除。
孫明揚聲稱當局仍然堅持母語教學政策,議員李卓人揶揄他掩耳盜鈴,「講官僚語言,局長就叻,明明係推翻母語教學,局長就話微調。」

教學語言修訂方案九宗罪

1.分班釐定教學語言,對中文中學有更強烈標籤
2.校內分班會令中文班學生備受歧視
3.中文班數理科勢變成全英語授課,不利程度低學生學習
4.教育局不公佈各校彈性班數目
5.教師需雙語備課和授課,工作量增
6.未有試驗計劃支持修訂方案成效
7.難以監管中文班遵守英語授課限制
8.每六年才評估各中學彈性班數目一次,學生編班可能出現錯配
9.彈性班和中文班學生的升班和降班指引欠奉
資料來源:綜合各團體在立法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