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研究發現內地抗藥性肺結核個案大增,約一成患者對第一線治療藥物出現抗藥性,較全球平均數高出一倍,估計與不適當用藥有關。本港與內地交往頻繁,受感染風險相對較高,傳染病專科醫生指出,抗藥性肺結核的死亡率高達一成,提醒市民注意個人衞生,出現久咳不癒應盡早求診。
估計用藥不當
現時內地約有4,500萬名肺結核患者,一項研究分析了1996年至2004年,10個省的肺結核人口分佈,當中9.3%為抗藥性肺結核患者,5.4%新個案也對第一線藥物產生抗藥性,遠高於全球平均數的4.8%及3.1%,估計與不合理使用藥物、缺乏用藥監督及不良藥物管理有關。研究結果刊於《BMCInfectiousDiseases》。
中港兩地交往頻繁,傳染風險相對較高,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本港每年約有6,000宗肺結核新症,但由於病菌存活期長,難以追查病源。
他指,現時治療一般肺結核的第一線藥物極為有效,患者若用藥不當,病菌便可產生抗藥性,需以第二線藥物治療,但會有敏感、肝炎等副作用,死亡率達到10%,超級抗藥性肺結核的死亡率更高達六成。
勞永樂提醒市民應保持良好個人衞生,以預防感染肺結核,他續稱,本港肺結核的治療體制甚為健全,市民若出現不明發燒及咳嗽逾月等症狀,便應及早求診,一旦受感染則要持續以藥物治療半年,部份患者可能要治療兩年以防產生抗藥性。
抗藥性肺癆數字
抗藥性肺癆比率:肺癆總數
中國:9.3%
全球平均數:4.8%
抗藥性肺癆比率:新肺癆個案
中國:5.4%
全球平均數:3.1%
抗藥性肺癆比率:曾接受治療個案
中國:25.6%
全球平均數:19.3%
資料來源:學術期刊《BMCInfectiousDis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