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改計法 減補地價<br>加快工程上馬 提高就業及庫房收入

政府改計法 減補地價
加快工程上馬 提高就業及庫房收入

【本報訊】政府本年度地價收入大減,為提高發展商為土地儲備補地價的意欲,政府上月將計算補價基準中,發展商的邊際利潤比重調升五成至一倍,變相減補地價金額。業界對此均認為正面,除提高庫房收入外,工程增加亦有助就業,若政府在計價上更貼市及縮短處理過程,更相得益彰。
記者:林志光

發展商表示,在評估補地價時,估價師會考慮一系列發展項目的成本與收益因素,包括發展項目落成時的售價、發展成本、利息支出及邊際利潤。這些因素都會隨市場變化而有所改變。地政總署因應近期的經濟狀況和市場變化,上月起修訂發展商邊際利潤比重,住宅為20%、商業為25%、工業為30%。

住宅邊際利潤升至20%

根據資料,政府在04年中前,上述類別項目補價的邊際利潤一直都是20至25%,之後見樓市彈升,便將住宅邊際利潤定為10%、商業為15%、工業為20%。今次修改,主要對持有大量農地的發展商,如新地(016)、恒地(012)及長實(001)較受惠,他們現時都有大型補價項目與政府洽商中,如馬鞍山落禾沙項目、屯門掃管笏項目、西貢十四鄉項目及將軍澳85區項目等。
在去年中樓市開始下滑,發展商補價意欲不大,本年度暫收補價只約60億元。
南豐發展董事總經理蔡宏興稱,政府之前所訂的邊際利潤根本不合理,發展商歡迎今次的修訂,可讓發展商較容易「計數」,更積極完成補價,也有助本地經濟復蘇,及增加就業及商業活動。但他與恒地營業部總經理謝偉銓均認為,政府仍然高估補地價水平,令雙方經常存在較大分歧。而且政府處理補價過程太慢,一般由申請至首次批出金額,最少都要一年,因此,在價錢及時間上更需要大改變。
宏基測量師行董事陳昌傑表示,政府將邊際利潤比重恢復至合理水平,是對未來樓市走勢的反映。相信在合理利潤下,有助發展商加快達成補價進度,從而造就更多工程上馬,增加就業率及庫房收入。但樓市走勢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當樓市上升時,發展商就算在眼前「冇錢賺」,也願意補地價,因預計可賺取未來樓價的升幅。

新地與興勝創建發展的掃管笏項目(紅圈),正修改規劃內容及改契申請。

萊坊指樓市差成效不大

然而,萊坊測量師行執行董事陳致馨認為,本港樓價今年跌勢仍會持續,故政府今次修改邊際利潤比重,主要反映現時較差的投資氣氛及增加了的投資風險,消息雖正面,但未能推動發展商加快補價,主要是政府定價不貼市,未來樓價看跌,故較難吸引發展商補價以發展土地。

恒地落禾沙大型住宅項目(紅圈)的補價正在上訴中,涉及樓面約300萬方呎。

補地價估價基準

物業類別:住宅
發展商邊際利潤原預計:10%
發展商邊際利潤新預計:20%
變化:+100%

物業類別:商業
發展商邊際利潤原預計:15%
發展商邊際利潤新預計:25%
變化:+67%

物業類別:工業
發展商邊際利潤原預計:20%
發展商邊際利潤新預計:30%
變化:+50%

政府歷年補地價收入

‧年度:03/04 金額:28.6億元
‧年度:04/05 金額:102.8億元
‧年度:05/06 金額:140.7億元
‧年度:06/07 金額:63.2億元
‧年度:07/08 金額:177.4億元
‧年度:08/09* 金額:60.0億元

*至去年11月底

主要發展商本地土儲

新地
土地儲備:4300萬方呎儲備,另逾2400萬方呎農地

恒地
土地儲備:儲備達1840萬方呎,另3400萬方呎農地

長實
土地儲備:4300萬方呎儲備,包括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