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普 文化評論員
日前,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澳門兩天。在他的講話中,最耐人尋味的,就是「排除干擾」這四個字。他以此期勉澳門政府要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集中精力應對金融危機。沒有接受過黨國教育的港澳市民很少能參透「排除干擾」四字背後的微言大義。通曉黨國教條,始知其特定涵義,非同凡響,值得重視。
「排除干擾」語出鄧小平
「排除干擾」四字源自鄧小平在一九八七年一月會見日本自民黨幹事長竹下登的一段講話。當年「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風高浪急,當局要全面撲殺合肥、北京等地高等院校所出現的示威浪潮,恐怕星火燎原。鄧小平當時說:搞改革「一定會有來自多方面的干擾,有左的干擾,也有右的干擾。如果說我們過去對左的干擾注意得多,對右的干擾注意不夠,那麼這次學生鬧事提醒了我們,要加強注意右的干擾。我們必須排除干擾。」半年前,國防大學許志功校長更發表文章,列舉了三大「右的干擾」,作為註腳:一是取消黨的領導,實行多黨制和三權分立,效仿台灣或瑞典模式建立西方式議會;二是推動國有經濟私有化和土地私有化;三是擺脫馬克思主義。
可以想見,由於澳門奉行資本主義制度,習近平所講的「排除干擾」恐怕是針對第一個「右的干擾」而說的:即使民怨沸騰,澳門當局絕不可以搞多黨民主、三權分立。這一點跟他在半年前訪問香港時所說的「行政、立法、司法三個機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三權共濟論」可謂一脈相承,前後呼應,現在只不過是套用一個具有特定涵義的黨國術語,新瓶裝舊酒而已。中共高層最關切的,從來不是外資賭業可否在澳門擴張業務,也不是如何開發橫琴島,更不是澳門多元經濟的具體內容,而是澳門內外爭取民主人士,會否趁經濟低迷而直接衝擊澳門威權統治,甚至輻射到內地,動搖中共執政根基。這才是他呼籲澳門當局「排除干擾」的深刻意義。
雷曼苦主遞信也算干擾
近年來,澳門當局早已通過對傳媒、集會、言論等多方面的控制,將澳門內部的爭取民主力量不斷壓縮,在二十三條立法上,更對民主派意見不屑一顧。香港人渡海聲援,竟屢遭驅逐。不僅社民連等民主派人士受此對待,甚至連香港雷曼苦主希望遞信請願也無法入境。據稱,這是基於澳門《內部保安綱要法》第十七條的警察預防措施驅逐出境。然而,當局卻顯然忽視了同法第二條的明文規定:警察預防措施僅在維護及確保公眾安全和安寧系屬「絕對必要」時方可使用。畢竟,遞信人士訴諸暴力的可能性極低,澳門當局又如何說明他們被禁止入境對維護公眾安全和安寧的絕對必要性?畢竟,在愛黨愛領導的大紅旗下,排除干擾的政治任務是首要的,法律淪為雞肋而被曲解、被漠視,豈不悲哀。
還記得鄧小平在一九八七年四月會見香港基本法草委時說:「比如一九九七年後香港有人罵中國共產黨,罵中國,我們還是允許他罵,但是如果變成行動,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怎麼辦?那就非干預不行。干預首先是香港行政機構干預,並不一定要大陸的駐軍出動。」如果這段話同樣適用在澳門,那麼香港雷曼苦主和泛民人士,既然從來沒有以澳門為反對大陸基地,只是和平地爭取自由和權益,為何竟然會驚動到澳門當局來「首先干預」呢?為何不是「允許他罵」呢?鄧小平的這段話,還算不算數?如不撥亂反正,一國兩制之前景,不問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