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歲晚,不良促銷手法重現。本報短期內接獲兩位讀者投訴,指大圍美田路有流動海味檔欺詐顧客,高價促銷劣質海味,讀者不甘受騙報警求助卻不得要領,檔主繼續聯同「做媒師奶」大做生意,上當者眾。警方及消委會呼籲市民光顧有商譽店舖,以免受騙。
郭女士去年底於美田路金輝花園樓下,見流動攤檔出售聲稱來自小黃魚約掌心大小的小花膠,叫賣「30蚊半斤60蚊一斤」,頭戴咪高峯的男檔主似忙得不可開交,郭女士問價他充耳不聞,反而身旁數名「做媒師奶」指小花膠60元一斤好抵買。「當時好多人畀緊錢,個個都係畀500蚊,事後睇番原來係同一幫人。」
郭女士稱,她付500元擬買一斤,但只獲找回20元;原來有個價錢牌寫了30元大字,其下有超細「両」字,一斤變480元。
郭女士要求退貨不果,致電999報警,檔主兇狠地說「報警就一分錢都冇」;其後警員到場調停,檔主只肯退回一半240元,硬要郭用240元買半斤。郭稱:「之後同街坊傾番,原來好多老人家都俾佢呃過!啲所謂花膠浸半日都無發大,用熱水淥就縮到尾指咁細,都唔知係乜?」
做媒師奶扮客造勢
另一讀者余小姐也因該海味檔「生意奇佳」吸引她光顧,遭遇和郭女士相若,但當天不見有價錢牌。余問價但檔主「太忙」沒回答,一位「做媒師奶」稱「60蚊一斤」,另一則稱「30蚊半斤」,余小姐付100元買一斤,檔主交貨後扮忙良久不找錢,多番催促後獲覆:要畀多360元,一斤460元;「做媒師奶」表示可能聽錯了售價。余要求退款不買,檔主大罵「玩嘢呀你」拒退款,只肯減少貨量叫余買一百元,余小姐堅拒,又隔良久檔主才丟回一百元在遠處地上,態度極惡劣。
記者本月初到現場求證,發現位於大圍美田路、康圖設計裝飾公司門前被指欺詐街坊之海味檔,檔主換了一名女士,賣聲稱是珍珠鮑的小鮑魚。但頭戴咪高峯、有電飯煲滾熱湯供試味、放一隻已煮並發大了的亁鮑、以及檔前圍繞「做媒師奶」,手法與郭、余所見如出一轍,「做媒師奶」交易後未幾又折返扮光顧造勢。檔案編號:1127082、1231032
警方消委會議員同表關注
本報事後向警方、消費者委員會、區議員辦事處、食物及環境衞生署反映事件。警方表示過去一年曾接獲一宗類似投訴,雙方在警方調解下達成和解;警方會繼續監察以確保檔主經營手法合法,市民如懷疑被欺詐,可致電26943300向田心警署舉報。
應光顧有商譽店舖
消委會則表示該手法有問題但不違法,「做媒」一事亦難以舉證,據該會數據顯示,2007年共有170宗有關海味買賣的投訴,2008年截至11月則有84宗。該會提醒市民應光顧有商譽的海味店,勿讓店方切碎貨品,以免發現有問題時無法退貨。如遇上懷疑受騙應據理力爭,必要時報警求助。
郭女士曾向鄭家富議員辦事處求助,鄭議員回覆本報,接獲投訴翌日職員已到現場了解,惟當天未見營業,但亦即時向田心警署反映,獲該署蘇警長答覆會有專責小隊加強執法,以保障市民權益。本報同時向新翠邨劉江華議員辦事處反映,希望令更多街坊提高警覺。
據本報資料室資料,近兩年年尾都有販賣劣質海味個案,主要涉及海參、花膠、海馬及冬蟲夏草等。於2006年更有讀者以優惠價購得混入大量石灰的海參,食用後導致食道及消化系統嚴重不適。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tnext.com/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tnext.com/forms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