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toFace:七號台風 連環襲港

FacetoFace:七號台風 連環襲港

《海角七囗》在台灣上映113天,大收四億六千萬元新台幣,力逼《鐵達尼號》成為台灣史上最賣座電影,在港開畫首日奪票房冠軍,緊隨其後的《渺渺》、《九降風》、《停車》和三月在港上映的《囧男孩》,均以勝利姿態踩入香港,2009年影壇,是這股台電風的世界?

記者:蒙為亮
攝影:陳陶鈞
鳴謝:Kubrick

Dora(辜俊萍)

曾為TVBI以及驕陽電影的推廣及發行工作人員,2008年自立門戶開設了曙光電影公司,買下《海角七囗》以及連同三月將會在港上映的《囧男孩》等。

馮家明

1995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影評散見於《電影雙周刊》、《信報》及《明》等,2001年起在百老匯電影中心、藝穗會、香港國際電影節、大專學院主講電影,現為香港影評人協會會員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理事。

馮=馮家明 D=Dora

七位數字博一博

這股台電風有幾厲害,我說沒說服力,有請《海角七囗》香港發行商曙光電影公司負責人Dora及資深影評人馮家明出場,台灣電影為甚麼可在港大展拳腳。

馮:上年可謂台灣電影翻生嘅一年,雖然未必套套電影都好似《海角七囗》咁厲害,但套套電影都有港產片所無嘅特色。以《海角七囗》為例,嗰份鄉土情懷同地道人情味,我敢講上年無一套港產片可以媲美。

D:哈哈,其實我都係因為呢份鄉土情懷,所以決定買呢套戲,而且仲用咗好多錢㖭。

馮:幾多錢先?

D:大概七位數字,上年十月,我過台灣諗住買《囧男孩》,有個台灣朋友話我知有套《海角七囗》好爆,票房收兩億。由細到大我都未入過台灣戲院睇戲,咪姑且睇吓囉,我一睇就好鍾意,差啲感動到喊,所以決定博一博,好彩最後都成功買到呢套片。

馮:點解話博一博呢?

D:博一博有雙層意義。首先爭到套戲番嚟已經係個嘗試,到爭到番嚟喺香港上映,仲要成功估中香港人口味,又係另一個嘗試。你係影評人,你應該好清楚,香港人睇戲口味好古怪,有時外地啲大片大製作,往往一到香港就變成票房毒藥,好似《集結號》同《瘋狂的石頭》,我自己都覺得好好睇,但喺香港上唔夠一星期就落畫。

馮:哈哈,確係有咁嘅情况,不過《海角七囗》喺呢方面掌握得好好,港人都好鍾意劇情同音樂,所以完場嗰陣,少有地有觀眾睇埋Endcredit先走,呢個情況香港好少見。

D:呢種應該就係台電風嘅魔力,聽朋友講,《渺渺》都出奇地收得喎。

馮:係,《渺渺》都係賣一貫台式青春味情懷,其實呢種岩井俊二式日本美學,打從《夏天的尾巴》到《最遙遠的距離》已經貫徹始終,所以有一定捧場客,反而《九降風》令我最驚喜,佢擺脫一貫侯孝賢、楊德昌嘅陰陰森森,唔只有青春有活力,仲有種難以言喻嘅成長苦澀位。唔知點解,呢類校服電影,呢兩三年喺香港無聲消失,香港只容得下大片格局,無小品無青春片,所以好難怪台灣電影攻陷香港。

失落金馬獎之謎

上年台灣金馬獎賽果令《海角七囗》擁躉失望,成功台灣本土創作,卻得不到自己人認同,也許應該阿Q精神地學Wyman講一句:「我寧願有人為我攞唔到獎不值,好過攞到獎,有人覺得我唔值。」

D:當晚我都有去台灣出席金馬獎頒獎典禮,由頭到尾成個Show都用《海角七囗》包裝,連茂伯都換過三件衫,點知都輸……

馮:有朋友陰謀論認為,如果《海角七囗》得獎,台北資金會南移,所以惟有頒畀《投名狀》。我咁睇啦,要睇評審係台北定台南人囉。

D:我反而覺得,可能有關方面怕《海角七囗》太成功,一旦得獎就好難為日後電影定位,所以做咗個咁嘅決定。

馮:上年嘅台灣電影的確脫胎換骨,早幾年大家淨係識Copycat,不斷重複拍攝手法,完全忽略故事發展,《海角七囗》成功在故事枝節都發展得好完整,每條伏線都形容得好細緻。

D:我買片嗰陣都心大心細,諗過度過,要睇靚仔靚女,男女主角掂,講音樂,套戲又絕對唔失禮,要搞笑有茂伯同田雞。

馮:講到令全場觀眾都笑嘅笑位,一定係小演員喺電梯入面唱《愛你愛到死》嗰幕,三個男演員當場O晒嘴,哈哈。

D:數最感動位,係最後婆婆拆信一幕,作為最愛賣弄言情嘅台灣片,都可以拍得咁瀟灑,真係難得。

馮:俾着港產片,可能仲會好老土咁用黑白畫面交代回憶㖭,哈哈。

擋不住的台風

台片氣勢強勁,覆蓋觀眾層面也廣,相比香港只有《赤壁》、《投名狀》、《風雲》等過億製作費大片,一味只用錢堆砌,令人失望。

馮:香港電影有啲回塘Feel,出現斷層,令台灣電影有更大生存空間,𠵱家只有大片同王晶式商業片,Sell校園情懷、純愛情甚至其他題材嘅小品,只可以喺電影節搵到。

D:我都係捉緊呢種人有我無嘅心態買電影,三月上映嘅《囧男孩》喺台灣大熱,小朋友做主角嘅電影一向有市場,不過行內好少呢類片,對上一套已經係新加坡嘅《小孩不笨》,我覺得《囧男孩》更加搞笑。

馮:除顧及賣唔賣得外,仲有無其他因素影響你引入其他片種?

D:我鍾意睇戲,遇到新片,一定要睇晒成套戲先決定買唔買,唔會因為單純喺台灣收得就買。近期有套《1895》,係部講日治時期台灣民初嘅電影,𠵱家喺台灣大收,但呢套片只單純講台灣文化,所以就算買,我可能只會出DVD都未定。

馮:講開DVD,有套台灣片我高度推介,叫《練習曲》,佢用紀錄片形式講男主角揸機車環島遊,環島遊喎,香港一定拍唔到啦,我一向鍾情台灣,就算男主角唔靚仔,齋睇風景都殺晒。

後記:

有電影人說香港也需要一部《海角七囗》,我不認同,香港需要的,應該是一套本土情懷味濃的電影。盲目抄襲快速玩謝是香港文化特徵,當務之急應是向多方面發展,不漠視大片商業片對業界的貢獻,但小品類卻不能無影無蹤,百花齊放,才是東方荷李活吧。

台風吹起……

1.《海角七囗》片長130分鐘,沒大卡士,講幾個小人物組成雜牌樂團的故事,以七封情書跨越六十年時空,越簡單越感人。

2.《海角七囗》熱帶動台南旅遊事業,不少港人也因為看過電影,萌生往恆春、墾丁遊覽的念頭。

3.樂團成員有失意Band友阿嘉、交通警勞馬、汽車修理工水蛙、老邁的「國寶」茂伯、賣酒的外鄉人馬拉桑、十幾歲的女童大大。

4.《海角七囗》奪第四十五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唱片公司推出精裝版答謝觀眾支持,鐵盒包裝,值得入貨。$120(1月20日發售)

風勢持續強勁……

■講兩位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小孩──一號和二號的成長經歷,有笑位有喊位,幕幕窩心感人。

■NBA閃卡、棒球賽打假,看侯孝賢的《戀戀風塵》鬼混,勾勒後八十台灣新生代集體回憶。

■女同性戀故事,克柔愛上月珍,單車兩份騎、蛋糕兩份吃的場面加上淡淡然的鏡頭,感情細膩得動人。

■獲第六十四屆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周最佳影片獎」、第九屆台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有靚女桂綸鎂坐鎮。

■老師指定好學生張睿家導壞學生張孝全入正途,前者發現,自己對後者的感情,並非普通好友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