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最新的賀歲片《非誠勿擾》很好看,但在香港上映票房不理想。
電影以一個徵婚啓事為主線,葛優扮演的徵婚男人,有錢有閒,只缺個老婆,於是在報上登了一段幽默的徵婚啓事,開始見工一樣見應徵的女人。
他碰到了同性戀的男人、賣墓地的推銷員、股票經紀、懷了孕的台灣女人,最後的選擇,是受了愛情重創的空姐舒淇。
馮小剛的電影是中國社會的一面鏡子,他總是用北京人特有的幽默感和語言優勢,來反映社會現實,中國人的眾生相,在調侃好笑的對白裏展現出來。《非誠勿擾》的戲名是徵婚啓事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沒有誠意就不要來打擾」。但現實又偏偏相反,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打擾總是不斷,細細碎碎,便構成了今日中國的生活寫照。
香港人好像很想了解大陸,但到了真正有機會了解的時候,卻又總是顯得不關自己什麼事。
按理說,一般市民這樣也沒什麼,但如今在大陸「謀生」的香港人為數眾多,從貨櫃車司機到生意人、律師、會計師。這些香港人,既然避免不了跟大陸人打交道,卻又不了解人家的文化習俗。二十年前,一腔口齒不清的港式國語和對中國的膚淺認識,大陸人遇上了還覺得有些洋味的「有趣」,但到了今天,依然不見長進,那就被人看不起了。在許多北京人眼裏,那些跟他們打交道的香港人很「儍B」。你得知道,「儍B」在北京人嘴裏說出來,可不像香港人說人「儍B」那麼親暱。
要在大陸「謀生」的香港人,應該多看馮小剛的電影,學習北京話(不是普通話),知道人家是怎麼罵人的,是怎麼講笑的,是怎麼思想的,是怎麼算計的。兩個小時,你可以學許多東西,下次去大陸,引用一些,人家馬上對你另眼相看,不會告誡你「非誠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