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十年,中英文低落,不一定跟教學語言有關。一個社會的思想普遍蠢鈍了,必然在使用的語言上體現出來;相反,語言充滿沉滯的膽固醇,也表示這個社會從決策人到受統治的人,也患了普遍的思想殘障。
別的不說,先看看政府新聞處新聞稿的頭一段:
「教育局建議,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框架」。這一句,就不是人話:「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框架」,跟街道上拾紙皮的那個老婆婆說一遍,跟牛池灣到西環的小巴司機說一遍,向建築地盤的工人說一次,猜猜他們會不會明白?他們的子女,也在受教育,他們也是家長,「以人為本」,拾荒婦和小巴司機不明白的語文,就是劣貨。
因為這句話,不是中國的人話。短短十個字,就已經有兩個英文強行移植的詞彙!微調:fine-tuning;框架:framework。
首先,「微調」不是中文。本來是一刀切,強迫許多用英語教學的中學,改用中文,現在不再一刀切了,改為鬆綁,也不是什麼「微調」,而是「推翻」。正如鄧小平一九七七年復出,推翻毛澤東時代人民公社吃大鍋飯的制度,容許做小生意,恢復一九四九年之前的市場資本主義,中國政府也不叫什麼「微調」,叫做「改革」。
以前堅持一刀切的,今天收起了那張刀,是改變了大原則。「微調」是一個愚惑公眾的名詞。特區政府說恢復「彈性」,就是承認以前的一套是「僵化」──但看看十年來他一直宣傳母語教學政策如何美妙的一套文字──白紙黑字,都還找得到的,原來他騙了你十年。以前說了謊,今天說話還有沒有信用?市民自有答案。
「教學語言框架」,框架是英文framework的直譯。即使在英語中,framework也是官僚的詞彙,變成中文,更顯其僵硬,令人想起中國古代犯人擔戴着的木枷。木枷是一塊板,不是戴上,就是卸下,沒有「微調」。這不是中國的語文,像抽一滴血,可以驗全身的毛病,從特區政府新聞稿隨便抽出來的一句華文,看出裏面有大腸癌──長期消化有問題,衍生的一堆癌細胞;還有梅毒,是給劣質的英文強姦了之後,染上的頑疾。
英文強姦中文,自所謂「五四運動」以來,一直沒有停過,因為中國人以語言享受英文強姦為樂。對比之下,國寶章子怡在加勒比海,享受洋人咬股推油的按摩,網民又亂抓狂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