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上周五通過旗下「教育學院發展藍圖檢討工作小組」的報告,並不贊成現階段教院正名為大學。報告指出,教院欲正名大學,必須變成非單一科目提供者,或者與其他大學合併。教院校長張炳良強調,院校正名與否最終由政府而非教資會決定,他對正名大學一事仍感樂觀。
記者:梁美寶
據悉,由澳州教育專家宋賴能任小組召集人的教院發展藍圖檢討工作小組近日完成報告,上周五向教資會呈交及討論,最終獲大會通過,報告呈交教育局修訂後,再轉交給特首曾蔭權及行政會議審議,由特首決定是否公開報告。
提供兩條升格途徑
工作小組副召集人顧爾言表示,檢討報告上周五獲教資會討論及通過,再交由政府決定是否公開。他不願透露報告詳情,只說各界應以正面角度看專家小組的意見,消息人士透露,報告指教院比較以往已有很大進步,但多方面仍要努力,又稱小組的結果與主流意見一致。
據了解,小組經近一年的商討及探訪,並參考海外學院升格大學的案例,認為外國的教育大學均屬綜合性大學,除了提供教育學位外,也能提供文學士或社會科學學士等學位,均非單一學科的大學。雖然小組肯定教院為師訓培育工作的貢獻,但認為大學必須善用資源,不應只培育單一學科學生,應提供多元化科目,以貼合現實及社會需要。故此,小組不建議教院現階段正名為大學。不過,小組仍為教院正名大學提供兩條途徑:一為將其變為非單一學科的提供者;二為探討與其他大學合併的可能。據悉,政府認為教院與其他大學合併長遠而言節省不少政府資源,故仍預留撥款,作教院合併之用,小組已向教院就提升師資、學生水準及如何落實藍圖提出建議。
教院校長張炳良說,現階段尚未收到任何消息,不會就報告作猜測。他說尚未得悉報告內容,但程序上是教院正名與否並非由教資會決定,最終責任仍在政府身上。他個人對正名之路感樂觀,並指教院定為教育大學的目標及方向不會改變,「我哋已經作好最大準備,已當係教育大學咁運作。」
教院校董會副主席吳克儉認為,教院上下均有信心及誠意爭取正名,社會對此也有共識,加上該校訂立發展藍圖,包括招聘十五名國際級的講座教授等,「教院已經有大學嘅規模及格局,好難唔畀大學之名,政府反而要解釋。」一旦未能正名,吳克儉說校董會已做了應該做的事,要對本身有信心及對結果感樂觀。
學生會不放棄訴求
教院學生會會長張倩盈稱,若報告的結論是不予教院正名大學,大部份同學均會感到很失望,她強調本港需要一所教育大學,學生會仍不會放棄正名大學的訴求。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你認為教院未來可否正名大學?為甚麼?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