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受訪者外出用餐食唔晒<br>有衣食日要求少飯慳$1

84%受訪者外出用餐食唔晒
有衣食日要求少飯慳$1

【本報訊】基於「怕蝕底」的心態,市民明知食物份量過多吃不下,也不會主動要求減份量。有調查發現,即使不少食肆因金融海嘯而減少飯餐份量,仍有逾八成受訪者有吃剩食物的習慣,反映市民對減少食物浪費欠缺警覺性。為了令港人重拾傳統美德,環保團體將由2月起把每月首個星期三訂為「有衣食日」,市民於參與計劃的食肆要求少飯,便可享有「平一蚊」優惠。 記者:王智君

綠領行動在08年10至12月期間,成功訪問826名於各區美食廣場及連鎖快餐店用膳的顧客,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調查發現,84%受訪者有吃剩食物的習慣,情況與06年的同類調查結果相若。綠領行動項目主任郭盈盈指,雖然表示會吃剩三成或以上食物的受訪者比率,由06年的44%大減至最新調查的9%,但她認為這是由於食肆在金融海嘯下減少食物份量,市民的減少浪費意識依然薄弱。
此外,在各類食物中,白飯的浪費情況最嚴重。在64%表示最常吃剩白飯的受訪者當中,只有約一成會主動要求少飯;其次是吃剩肉類及蔬菜,兩者各佔15%。郭盈盈批評,港人「食餸唔食飯」的飲食文化非常奢侈,「以前食剩飯餸,會俾人話冇家教、冇禮貌,但現今嘅一代可能連『有衣食』都唔識解!」

切忌眼闊肚窄

郭盈盈指,港人每年約浪費120萬公噸食物,相等於全球1,752萬名飢民一年的緊急糧食需要。為了令港人重拾「有衣食」的美德,綠領行動將於2月至10月期間,把每月首個星期三訂為全港「有衣食日」。市民若購買指定飯餐並要求少飯,參與計劃的食肆便會減收一元,而飯量則會比原來的減少三分一。
農曆新年將至,郭盈盈呼籲市民外出用餐時要考慮自己的食量,切忌眼闊肚窄;吃剩的食物也應「打包」回家,以減少浪費。

市民浪費食物原因

原因:份量太多 百分比:48%
原因:味道欠佳 百分比:28%
原因:食物變凍 百分比:11%
原因:衞生欠佳 百分比:5%
原因:賣相欠佳 百分比:3%
原因:其他 百分比:5%
註:訪問826名市民
資料來源:綠領行動

調查發現,逾八成市民有吃剩食物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