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教育學院正名前途的「教院發展藍圖檢討工作小組」召集人宋賴能教授(ProfessorJohnNiland),一向主張大學合併,讓大學資源得以最好地利用,他曾建議中大與科大合併。有教育界人士認為,宋賴能傾向主張將院校合併,或會先入為主,影響教院正名之路。
或會先入為主
宋賴能曾擔任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校長,目前是教資會的海外成員。02年由他擔任召集人的香港高等教育報告書發表,報告提議各大院校應分工合作,提出院校合併可省卻資源的看法;及後他又在中大與科大合併研究中,提出院校合併的可能性。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認為,教資會檢討教院發展路向時不應預設框架,否則對教院不公平,但教資會由向來力主大學合併的宋賴能任工作小組的召集人,或會先入為主,傾向以其主張作結論。他又認為政府應公開報告,讓教院及各界了解內容及衡量教院應否正名。
教院學生會前會長區健豪亦說,宋賴能在02年高等教育報告書中力主院校合併,最終令政府一度研究各院校合併的可能性,由他任教院檢討小組召集人時已令人擔心。
據悉,特首曾蔭權下令教資會成立小組研究教院前途,雖然報告已完成,但上呈教育局及政府後,政府也不一定會公開。
特首將視乎各界反應,決定是否接納該報告;即使報告否決教院正名大學的建議,特首及行會仍有權給予教育學院大學之名,最終決定權仍在曾蔭權手中。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