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開始,上市公司董事如有意「加速」買賣股份,唯一方法是盡早公佈業績。究竟臨近限期才公佈業績的企業,是「有心拖延」還是「身不由己」?穩佔本港市場份額逾70%的四大會計師行(畢馬威、羅兵咸、安永、德勤),在年報高峯期核數人手如何緊張,核數工序會否「大客先行」,相信是問題關鍵。
身兼前澳洲會計師公會會長、德勤.關黃陳方審計服務合夥人何錦榮(圖)稱,業界處理藍籌核數工序(假設年結設於12月底),「唔會喺全年埋晒單先進行,如果個客有咁嘅要求,我哋寧願唔接,因為多數做唔切。」
年結前已可進場對賬
他指出,核數師一般8月與企業審計委員會,商討該年度審核工作和人手安排,10月份會正式進場為上半年度賬目點算,並與相關客戶和銀行確認對賬紀錄和支持文件,「全年埋單嗰份賬目,只係補充第四季資料。」
由於整體核數程序已完成大部份,最快翌年2月中已可將全年財務報表提交公司核數委員會,「如有核數資料不足的爭議,雙方當然有拉鋸,但一般不會遲過4月底解決,因過了限期公佈業績,須要先行停牌。」
不會先做大客生意
何錦榮認為,上市公司要提早一個月派成績表,困難不大,香港雖有農曆年假拖慢工序,但第三季開始核數未必不能趕及,關鍵是企業入賬的自動化程度,銀行每日埋數一次,理論上每日都可公佈業績,工業股可能較慢,因供應商對賬項目較繁複。
他又指,該行毋須因年結增人手,「雖然內地企業全數12月年結,但亦有不少港企是3月或6月。」他強調,會計師行不會先做大客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