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籃地北:蟹步?走步? - 仙道彬

天籃地北:蟹步?走步? - 仙道彬

曾在社區中心教波,每次上堂總會見到學員模仿NBA球星,最恐怖是一定會有兩個「徵狀」:一是「反手」,二是「走步」。
先說「反手」,「源頭」是當時尚在76人的艾華遜(AI)。當時AI運球技術高超,一個「自轉後手插花」,更是令萬千少年不斷在街場練習;不過他運球變向時,每每反手將球向天上一、兩秒,即我們說的holding。這樣做,要變向fake過對手當然易如反掌,但小朋友在街場慣了「反手」橫行,到正式學界比賽──「咇!」即時被球證吹到波都不敢帶,而且一臉茫然:「冇理由㗎,AI都冇人吹嘅!」
至於走步為禍更慘烈。在此先要簡單說說何謂走步,根據FIBA08年更新的規則第25.2.1條,第一種情況是接波時雙腳落地,此時左右腳皆可踏出一步,另外一隻腳稱為重心腳(pivotfoot);在此情況下,走步通常是移動了重心腳才上籃或放波落地,如06年勒邦占士在季後賽對巫師的上籃,重心腳就明顯郁了幾次。

「觀眾切勿模仿」

另一種情形是第25.2.2條,當走動時,重心腳離地,之後另一隻腳再踏一步,球便要離手,即我們稱為的「兩步半」上籃;那最後的「半步」,即離地上籃的一刻。早前「大帝」對巫師時自稱以「蟹步」(crabdribble)上籃,明顯行了「3步」波才離手,根據國際籃球規例,這球當然算走步。讀者可參考路斯在ESPN的解說( http://hk.youtube.com/watch?v=DpQBD672HkQ),加上慢鏡頭輔助,自然一清二楚。
正如「大帝」賽後自稱「蟹步」上籃是其招牌動作,走步根本已成為NBA的一部份。只希望下次播NBA比賽,下面加一句「觀眾切勿模仿」,以免教壞細路就好了。
仙道彬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