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蔡琴的《給電影人的情書》,想起了TildaSwinton。想起她寫給八歲半兒子的情書。聯想是很奇怪的東西,明明是一個重情的女人對前夫的百般愛悼,卻令我想起一個母親對小兒子的無限愛惜。同樣令人要一隻手按住胸口深深呼氣。
是的,TildaSwinton寫過一封近5000字的信(ALettertoaBoyfromHisMother)給她的兒子Xavier,情詞並茂,由夢談到電影說到人生,毫不矯情,感人至深,一字一愛,不是情書是什麼?那也是封給電影的情書。
Swinton未必是最大名鼎鼎金光閃閃的女演員,但她是我愛死的其中一個女演員。這英國女演員,正確點說是蘇格蘭女演員,有一張你見過一次就不會忘記的臉,智慧才華自信優雅品味都揉在眉梢眼神裏,如果不知道氣質一詞怎解,字典可考慮用TildaSwinton作註。體內流着真正藍色的血,來自源遠的軍事貴族家庭,將軍父親是SirJohnSwintonofKimmerghame,血統純正貨真價實的Swinton,戴安娜皇妃是她中學的同班同學,畢業於劍橋大學修讀英國文學。血的顏色是先天的、輪廓是天生的,但氣質是修、養、煉來的,叫王子的查理斯,嗜好收藏廁所板(即屎塔蓋)的他,一生一身斗零氣質顯微鏡也投降。
她不會接拍《大白鯊第十八集》或《DieHard2009之再斬四両》,怎樣的選擇,是對事業的尊重。人們知道Swinton,多始自她一段和已故英國導演DerekJarman的長期師友合作關係;我認識她,卻因為改篇自VirginiaWoolf原著小說的電影《Orlando》,由18世紀演到20世紀,亦男亦女,幅度極大。在倫敦HydePark、KensingtonGarden的SerpentineGallery,她創作及真人表演過一個行為/裝置藝術,把一個看似睡着了的自己放在玻璃箱內一週,給公眾展覽,贏得藝術界激賞。
這樣有個性才情的女子,因為兒子的一條純真問題:"Whatpeople'sdreamswerelikebeforethecinemawasinvented",抽起條唐吉訶德式狂想筋(她的用語是"aquixoticseizure"),為他為電影,出錢出力從無到有舉辦了一個電影節,名為TheBallerinaBallroomCinemaofDreams,詩意浪漫有心到暈浪。時間是去年8月、地點是蘇格蘭東北部她居住的只有人口八千多的小鎮奈恩(Nairn),是差利卓別靈曾常往度假的別致靠海小城,選址是古樸中抹一把風霜的維多利亞時期古石建築物內一個名為Ballerina(女芭蕾舞者)的舞廳。一個不含鎂光燈、不含紅地毯、不含虛榮功利、不含利益計算輸送權力欲求的另類電影節誕生了!選片以主人家的個人喜好老電影為主,英國導演MichaelPowell和EmericPressburger這對英國影壇瑰寶的《IknowwhereI'mgoing》少不得,小津安二郎的《我出生了,但……》亦有,《萬花嬉春》(Singin'intheRain)觀眾喝采、伊朗電影《TheBoot》令人流淚。國際化的作品由德、法、加、丹麥、波蘭到塞內加爾的各式風味稜角出品均有,入場費不過二、三鎊,閣下拿來一盤自家焗製的糕餅更可免費睇戲,場內坐的是beanbags,提供糕餅及炸魚手指三文治,還有特別場指定dress-code是睡衣,太可愛了。電影節空前成功場場售罄,CNN、中國日報、美歐、澳傳媒及網上熱爆報道。
總之為愛而愛,為電影而電影,歷時8日半的電影節,以《8部半》作閉幕選作,送給Swinton她8歲半的兒子。聽說她已打算成立81/2基金,長期運作,電影節之外,將拍攝20部專門給孩子看的電影,把從電影中尋找到的生命/成長意義傳承下去。
我想,上帝造好Swinton之後,大抵會點着頭對自己說:唔,這個做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