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教學政策,全盤潰敗,特區政府用「微調」來打倒昨日的自己,十年試驗,一代兒童慘遺報廢。
母語教學為什麼仆街?因為在英治時代,「英語教學」從來不是一項官方的「政策」,殖民地政府從來沒說過英語教學,高人一等,只不過英國人聘用政務官,慣從英語教學的皇仁、英皇、香港大學英文系這條線上挑選,其他人自己把臉孔湊過來,主動挨貼「港英」這張熱屁股,可不關殖民主的事。
英國人連民主自由,在倫敦,也從來不需要一冊「憲法」來規定。香港每年會考,他「港英」的教育司也從來沒有明文定義考到中英數等五科E的,叫做「合格」。每年會考放榜,「港英」只宣布,今年「考獲包括中英數在內五科E級的成績或以上者」,共百分之六十幾左右。只有笨蛋,才以為「港英」有一個把英語教學定為優越標籤的「陰謀」,而在「中國人民當家作主」之後,要由一個「人民政府」來「撥亂反正」。
因為殖民地時期,「港英」不是唯一的老闆,香港是自由社會,不同的理想,有不同的選擇的。譬如去日本讀書,回來可以替日資打工。譬如在「殖民地奴化教育」之外,還有一樣「愛國教育」,不但不用帝國主義的英語授課,還索性杯葛「港英」的會考,愛國母語中學畢業,在國貨公司由售貨員做起,月薪二百元,捱上去,可以當經理,今天,有的人還進了立法會,幾十年來,胸懷朝陽,面斥「港英餘孽」,幾時會自慚形穢為二等貨?
你不把「港英」招聘公務員的那道高月薪、高門檻當回事,有自己的信仰,哪怕用孟加拉語和菲律賓話教學,都沒有心魔。但不幸,香港中國人一向功利現實,他們只認定「港英」才是最優越的老闆,「打鬼佬工」,得到洋人「睇起」,是教育的目的。
特區人民政府十年,如果推行「母語教學」有誠意,只要宣布:投考什麼AO、EO、政府各級技工,特區人民政府會優先錄用以中文教學的畢業生,香島、勞校和漢華優先,凡接受英語教學者,不管什麼拔萃、英皇、皇仁,投考政府,最多只能升到政府大樓掃地和抹窗工人的「高職」,以香港人之機伶,包管一夜之間,去「母語教學」的中小學教務處排隊搶報名表的家長,成千上萬,就能活活踩死幾個人。
好了,特區政府採取母語教學政策,請問十年來,僱用了幾個中文中學畢業的政務官?是英語教學有效,還是中文優勝?所有的論述,都是廢話,用政府的高薪厚職,跟中文中學的履歷一捆綁,行動勝過申辯,教學語言,一旦與一個「錢」字掛了鈎,一點問題也沒有。
問題是特區政府不敢這樣公布。連高官的子女,也一個個送英語精英名校,他們哪會相信什麼「母語」?前特首董先生是母語的中華中學畢業生。如果他幹得好,母語教學,還可以多一位形象代言人。現在通通化為烏有,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