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平均成本法降投資風險 - 張敏華

投資名言:平均成本法降投資風險 - 張敏華

經濟數據不理想,重燃投資者對經濟放緩及盈利倒退的憂慮,拖累近日環球股市表現。我們認為,未來經濟表現仍存變數,後市走勢或會持續波動,但當金融市場回穩,在偏低估值支持下,環球股市有望再現生機。投資者可考慮利用分段吸納的入市方法,以較低風險捕捉股市回升時的投資機遇。

隨着環球經濟放緩,已令環球企業盈利自07年見頂後倒退近13%,可是現時信貸市場並未全面回復正常,經濟增長有進一步下滑的風險,或會持續打擊盈利表現。礙於投資者對今年環球企業業績仍然相對樂觀,倘若未來公佈的盈利數據差於投資者預期,或會令環球股市再次受壓。花旗分析員相信,現時環球股市仍處於盈利倒退期初段,盈利倒退期或會持續至2010年,期內盈利倒退的幅度可能達50%。

捕捉入市先機

回顧以往6次盈利倒退期,雖然MSCI環球指數於期內平均錄得31%的跌幅,但當股市見底後,往後12個月的平均回報達33%,可見股價下跌正好為投資者提供機會部署中長線投資。不過,環球股市每次所經歷的跌幅及調整期均有所不同,加上根據過去數據,投資巿場往往走前於實體經濟,令股市有機會在盈利倒退期完結前重拾升浪,投資者因此難以準確捕捉股市低位。
在此情況下,投資者可採取分段買入的投資策略。我們曾以恒生指數作參考例子,研究各種入市策略在不同市況下的表現。結果顯示,指數在6至12個月的投資期內,有機會出現多種不同走勢。如果指數「先升後跌」,分段入市未必是最佳策略。相反,如果後市發展一如我們預期,出現「先跌後升」的走勢,就會有利分段買入。投資者透過「平均成本法」分段買入,一方面可以減低入市後股價下跌的心理壓力,又可以成功捕捉投資機會,避免錯失股價回升時所帶來的回報。
以98年恒生指數的表現作為參考。當時恒指在98年5月至10月的6個月內,走勢相當反覆,一度由9000點水平急挫至7300點,其後於短短兩個月內全面收復失地,並升穿1萬點關口。假設當時投資選擇把120萬元分成6份,並於每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投資恒生指數。在6個月的投資期過後,投資者取得回報21.5%。相反,假設投資者在98年5月,一筆過投資120萬元在恒生指數,同期回報卻只有13.7%。

無懼市況波動

在上述例子中,雖然投資者的投資項目,時間及金額均相同,但持續分段投資的回報就優於一筆過投資。當中原因是,當投資者定期以相同金額作投資,在價格處於低位時,可以買入較多單位,令分段投資在市況波動的情況下,有機會較一筆過投資累積更多單位,及後股價回升時便能提供較佳的投資回報。雖然過往巿況並不能預期未來表現,但上述例子可以凸顯「分段吸納」的投資方式於波動市況下的效用。
總結而言,礙於經濟及盈利增長的「能見度」均偏低,如果投資者看好環球股市的中長線投資前景,並希望在估值處於合理水平時購入,可考慮分段入市,透過平均成本法減低市況波動時的投資風險。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