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進修學院有一個講座系列,叫作《學以為人》,這天收到電郵通知,說其中一講由「張永霖分享」。
我大概有點閱讀障礙症,看字句時常錯配。初看電郵,見到的題目竟是「張永霖學以為人」,馬上興趣大增。
「學以為人」,就是學點東西做人。這四個字套在「亞洲電視」鬧劇主角身上,真是恰如其份。
其中一個主角,就是沒學會怎麼做人,學以不為人,結果蒸發掉了。留下一個,東西是一定學到不少了,學以「為」不「為」人,還不知道。
那份電郵通知說張永霖會在講座上「與公眾分享人生經歷及成功秘訣」,不知包不包括這一次鬧劇的「深層內幕」,老實說,那會比張先生本人的經歷和「成功秘訣」更引人入勝。
這一類講座,常以講者的「成功秘訣」作招徠,可見世人對於「成功秘訣」興趣濃厚,都像周星馳電影《功夫》裏那個儍小子一樣,但求學得一招半式,用來行走江湖。
西裝筆挺的「成功人士」,會有什麼樣的「私房成功秘訣」呢?老實講,說得出來給你聽的,都是廢話。要勤奮過人,要善用時間,要努力學習,要嚴格自律──你想聽嗎?
或者呢?使詐上位,拍馬吹牛,欺上瞞下,裙帶關係,勾心鬥角,搞辦公室政治,捉競爭者痛腳,諸如此類,這些秘訣你想聽嗎?當然想聽,但「成功人士」即使真有此「成功秘訣」好使好用,會當眾「分享」嗎?
許多人推崇「成功人士」,會以他們在多少著名的大公司擔任過要職作標準,有些「成功人士」,跳槽頻密,三年抱兩,資歷「特別豐富」。但有沒有想過,一個「成功」領導了企業的人,為什麼不好好令這家企業繼續「成功」下去,而要東跳西跳,老闆換了一個又一個,莫非「見異思遷」、「朝三暮四」才是真正的「成功秘訣」?又或者,他是一個每一次都被老闆「成功」放棄的「人士」?
我還是喜歡那個講座系列的名稱──「學以為人」。這四個字,才是做人真正的「成功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