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對於金管局及證監會提交給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報告,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表示,雷曼事件由金融海嘯引發,非因監管架構出問題,監管制度毋須進行「大手術」,但可作出優化和改善。他又稱,香港不應盲目跟從其他國家的監管制度。
任志剛續稱,市場對「一業兩管」制度誤解,現時以銀行的「業務」區別,由兩個機構監管做法較佳,若以「行業」區分,並由兩個機構監管,則是架床叠屋,浪費資源。
銀行公會認同金管局
金管局昨已去信所有銀行,要求銀行按政府所訂時間表,實施首階段建議,即包括所有投資產品均要有容易理解的簡介,在衍生產品加上風險提醒字句,設立投資者冷靜期等。另外,亦要求銀行今年3月底前,訂出如何實施針對傳統銀行業務,及投資與保險產品銷售的建議,包括將傳統銀行服務,與銷售保險及投資產品業務獨立。在銀行職員方面,亦根據範疇獨立分工。
銀行公會主席王冬勝出席例會後表示,公會支持金管局提出的監管模式,認為證監會倡議的「雙峯模式」,造成多方面成本重叠及管理問題,最終成本會轉嫁消費者。他又稱,銀行公會亦已設立一個小組與金管局溝通。他又指,金管局要求銀行執行新的條例,例如存款及投資業務分開等,令銀行成本上升,但仍樂意研究有關建議。
立法會議員詹培忠指出,金管局要求「一業務兩管」的做法絕不合理,發生雷曼事件更是該局失職表現,認為金管局應管理好銀行業務,證監會則負責規管所有證券業相關業務。
金管局昨日轉介五宗雷曼相關個案至證監會,涉及兩間銀行。至今累計轉介243宗個案,涉及14間銀行。截至本月8日,共收到19,893宗涉及雷曼產品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