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振興經濟 大陸維權艱難 - 殷惠敏

美國振興經濟 大陸維權艱難 - 殷惠敏

殷惠敏 文化時事評論員

奧巴馬的經濟振興方案終於出台亮相。這個七千億美元的方案,重點包括對中產階級和企業減稅,來刺激消費與投資;大規模的公共基建投資以創造就業;以及為財政困難的州政府撥款紓困。這筆龐大的財政支出無疑必須仰賴美國的經濟夥伴來共同承擔。資本主義的火車頭必須發動起來,才能帶動全球經濟,走出困境。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

中美經濟有共生關係

中國近年購買了五千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約佔美國債總額的十分之一),實際上已超過日本,成為美國的最大債主。美國政府和人民的舉債消費,支撐了中國的高速經濟成長。這種「共生」關係最近也面臨考驗。中國製造業的倒閉潮已造成一千多萬人失業,今夏又有六百萬的大學專科畢業生要投入職場。中國必須維持百分之八的經濟成長率,才能吸納每年新增的就業人口,可是在金融海嘯的冲擊下,這個「保八」目標能否實現就成問題。中國還須面對經濟轉型的挑戰,從出口導向轉為擴大內需,從粗放成長過渡到密集成長。結構調整的重點是要提高國內消費在GDP中所佔的比率,挹資改善社安網與金融部門,解決環境與能源浪費問題,實現均衡成長的目標。這些都需要政府龐大的財政支出。
在目前的關鍵時刻,美國的火車頭若不發動,中國的困境只會更加嚴重。但要發動這個火車頭,中國也必須繼續為它添薪加柴。這個相互的「共生」需求,實際上蓋過了美中關係的所有其他方面。更何況美國在反恐維安、防止核擴散、北韓、伊朗、達爾富爾等問題上,還得繼續尋求中共的外交合作。去年十月奧巴馬在美國中國商會的《中國簡訊》上刊出他的「中國政策」,也表明了這一點。奧巴馬當然還是關心中國的人權與民主發展,但這不會是他的外交重點。

「克規奧隨」大勢已定

布殊任內,對待中共的侵權事件,主張私下規勸,不贊成公開譴責,結果是敷衍了事。對民主維權人士的支持也是溫吞水。布殊幾次要求中共釋放政治犯,包括啓程參加奧運開幕式之前的喊話,中共也充耳不聞。最近對中共新一輪的非法逮捕,白宮連表態都懶。
二十年前,中共要發展經濟,有求於美國者多,所以把民運人士當人質,捉捉放放,對美國有求必應。後來日漸篤定強悍,對美國也越來越不賣賬。克林頓競選總統期間,承諾要繼續追究天安門事件與中共迫害人權問題,結果形勢比人強,上台不久就取消了對中共經濟制裁的措施。去年七月十八日《紐約時報》公佈的奧巴馬外交顧問名單,十之八九都是克林頓時代的人馬。奧巴馬當選後最先發佈的國務卿人選是希拉莉,外交上「克規奧隨」的大勢已定。
在當前的嚴峻形勢下,美國是經濟振興壓倒一切,中共又會抬出「穩定壓倒一切」的藉口。大陸的維權民運,眼看就要在這兩個「壓倒一切」的夾縫裏,步履艱難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