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br>政治方法解決教育問題

拆局
政治方法解決教育問題

教育局這次修訂教學語言政策,連中文班學生接受英語授課的課時也增加一倍,希望長遠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為母語教學政策「補鑊」。曾揚言要做摩西帶學生過紅海的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昨迴避評論母語教學是否失敗。有教育界人士形容他是以政治方法解決教育問題。

「拆彈專家」孫明揚拍板修訂

教育界一般認為,母語教學政策系出現已變作花瓶的教育統籌委員會84年訂立的政策,但明顯實際落力推行的是回歸後的前特首董建華政府。
即使母語教學政策下的學生在會考和高考中,英文科及格率屢創新低,政府仍堅持母語教學有成效。
但當局05年公佈的教學語言「終極方案」,仍維持二分法,又設上落車機制,不少英中可能落車轉為中中,另方面中中也難以上車變成英中。孫明揚接替李國章任教育局局長,學界見這名有「拆彈專家」稱號的新局長有偈傾,於是要求修訂原已落實的教學語言方案。
孫明揚今次拍板的修訂方案,即分班釐定教學語言,05年已被指會引起嚴重校內標籤而被判極刑,並反過來將英中和中中二分法處死。教育界形容他是以政治方法解決教育問題,這方案令英中不會落車,中中可以有更多彈性用英語授課,模糊兩者的分野,因而贏得多數中學的認同。

「唔好覺得入中中好悲慘」

殺校潮已蔓延至中學,加上各中學今年9月起推行新高中制,中學界若因上落車再起紛爭,將阻礙政策推行,所以孫明揚需找一個各方接納的方案,而教育局不公開各校的彈性班和中文班數目,也是希望藉以減低對弱勢中學的標籤效應。
然而,事實上本港學生的英語水平始終不濟,原有的二分法已不合事宜,可能令更多學生跌入中中。孫明揚昨在記者會上表示,修訂是為了讓學生都能中英兼善,為學生提供更好學習英語的語境,「多啲學生有機會接觸英文,就唔使怕英文,多啲講,英文水平就能提高。」
問題是,若原有母語教學政策可以做到,又何需改呢?孫明揚昨被問及修訂方案是否代表母語教學失敗,他沒有直接回答,「唔好覺得(入到中中)係好悲慘嘅事。」他又指作出修訂,是源於教育界憂慮上落車機制會引起巨大震盪,與他指增加學習英語語境的解釋不同。
本報記者

教學語言政策演變

《董政府推行》
董建華任內落實母語教學政策,拖累下一代學生的語文水平。

《學校抗母語》
政府在97年回歸後落實母語教學,當時不少中學用行動爭取成為英中。

《犧牲者默哀》
滙基書院師生98年得知未能成為英中,成為教育政策犧牲者,師生低頭默哀。

《英文科插水》
首批母語教學政策下的學生03年應考會考,英文科及格率大跌。

《局長拒認輸》
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昨拒評母語教學是否失敗。

母語教學政策大事記

1984年 教育統籌委員會訂定政策,鼓勵中學以母語授課

1996年 教統會報告書促政府取締「名英實中」的上課情況

97年3月 港英政府發表中學教學語言諮詢文件

97年9月 特區政府頒佈《中學教學語言指引》,由98/99學年起實施母語教學政策

98年9月 只有114所符合資格中學(兩所其後退出)可於初中用英語授課,其餘300多所用母語上課

2000年 當局指母語教學應繼續推行,並押後至03/04學年才檢討

03年8月 母語教學政策下首批學生應考會考,英文科整體及格率為52.7%,比舊制最後一批考生低3.2個百分點

05年2月 教統會專責小組就長遠教學語言政策發出諮詢文件,建議維持英中和中中二分法,設立「上落車機制」,最早在08/09學年實施

05年7月 母語教學政策下首批學生應考高考,英文科及格率為76.5%,比04年減2.9個百分點,創10年新低

05年12月 教統會公佈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報告,大致落實諮詢文件建議,但押後至10/11學年實施

07年11月 新任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表明會修訂即將實施的新教學語言政策

08年2月 孫明揚透露將容許學校根據學生的英語能力,自行分科或分班決定教學語言

09年1月 孫明揚公佈將推行分班釐定教學語言政策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