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十年母語教學政策即將終結,明年起中學不再分英中和中中,改以分班形式釐定教學語言。當局估計190所中學將會開辦變相成為英文班的「彈性班」,餘下則全辦必須以母語授課的「中文班」,但兩類班別均可以分科、分組或分時段以英語授課。由於升中生日漸減少,收生漸趨激烈,教育局又堅拒公佈各校彈性班數目,只擬透過校外評核監察各校有否越軌,教育界料會出現「疑似英中」、「假英文班」,混淆家長選校,情況恐會失控。 記者:倪清江、梁美寶
原於2010至2011學年實施的教學語言「終極方案」被指換湯不換藥,與現時一樣實行二分法,即分中文中學和英文中學。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前年上任後,中學界要求推倒重來,孫順應所求「微調」終極方案。
教育局昨正式公佈修訂方案,核心是以分班形式釐定教學語言。局方會計算出各校之前兩屆中一新生中,平均有多少人屬於同屆中成績名列首40%,若該類學生佔每班派位人數85%,即可以開一班「彈性班」,分班、分組、分科或分時段以英語授課,甚至全以英語授課,與現時英中班別相同。
中文班一半課時可用英語
未能達標的班別,只能主要以母語授課。05年定立的終極方案,提出讓中中的中一至中三,可依年將15%、20%及25%課時作為英語延展教學;修訂方案提出將這種額外課時劃一為25%,中文班除了可用來作為英語延展教學外,也可將整科原應以母語授課的科目,轉為英語授課。連同佔25%課時的英文科,中文班有一半課時可以英語授課。
孫明揚昨表示,除現有112所英中外,另有80所中中料可開辦彈性班,各校數目不同。他重申,各校需於《中學概覽》公佈各科教學語言安排,但概覽不會列出各校的彈性班和中文班數目。被問及這會否令家長難以選校,他多次稱由於兩種班的教學語言有彈性,家長知道科目的教學語言最為重要。
各校訂定中文班的教學語言政策時,需向教育局申請。當局會透過校外評核和加強重點視學,若發現學校有違規,局方會發出警告及公諸於世。
「大兜亂」誤導家長選校
當年政府推出母語教學政策,其中一個原因是英中「掛羊頭賣狗肉」,教育局歷年的視學報告均發現中學上課中英夾雜。修訂方案模糊英文班和中文班差距,又可分科用英語授課。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直指修訂方案是「大兜亂」,擔心有學校會違規擴大英文教學作招徠,出現所謂疑似英中或假英文班,誤導家長選校,無信心教育局能夠成功監察,「越分散方案,監察就越難,過去歷史好清楚,教育局(監察)得咩?」
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主任侯傑泰認為,是次修訂實屬歷史少見的大改變,局方必須小心處理,因未曾試過該方案成效,對學生來說風險極高。
田北辰:本末倒置感失望
負責領導專責小組制訂05年終極方案的語常會主席田北辰,對修訂方案感失望,質疑局方讓中文班可利用25%課時以英語授課,違反教育理念及本末倒置,現在做法只屬政治妥協,要求當局撤銷修訂方案。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批評修訂方案錯誤,未能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及無法消除標籤效應。他說,港生數理在國際上較出色,當中能學到的英文極有限,方案卻強迫許多數理科老師操練英文,再以他們不是最好的語言教學,不但對老師構成壓力,也無助提升水平,十分荒謬。
教育局將於5月底前敲定最終修訂方案,在10/11學年實行。
修訂後的教學語言內容大要
教育局計算各校在08/09和09/10學年,兩年平均有多少名中一新生成績名列同年度首40%
該類學生每滿佔中一班人數85%,即可於10/11學年開一班可全英語授課的「彈性班」,即29人可開一班
未達標的班別列為中文班,須主要以母語授課(不多於25%課時用英語授課)
各校於《中學概覽》列明各科的授課語言,但不可列明彈性班數目,家長可自行向校方查詢
如一校同時有彈性班和中文班,校方可按中一編班試成績,分配新生入不同班別
往後每年入讀彈性班的新生,不一定是當年成績名列首40%的學生
受各校彈性班名額所限,名列首40%的學生也可能被列入中文班
教育局於2015年將進行第二次評核,在16/17學年起實行新評估結果
資料來源:教育局
家長心聲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你對教學語言修訂方案有何意見?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