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似乎是男性「專利」疾病,事實卻並非如此。資料顯示,女性第一次心臟病發的年齡較遲,冠心病的病徵較不明顯,令她們容易掉以輕心。
誤解心臟疾病警報
中文大學發現近四成的冠心病患者為女性,由於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85歲)較男性(接近80歲)高,故她們第一次的發病年齡也較男性遲8年(77歲);而50歲以上的女性患者佔大多數(98%),較同齡男性患者高出一成,這是因為女性步入更年期後,體內的雌激素分泌減少,令心血管容易失去彈性,再加上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增加,更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大大提高了更年期女性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
此外,女性患者出現非典型的臨床病徵機率較大,因此可能難以辨識心臟疾病所發出的警報。臨床數據顯示,約40%的女性患者出現非典型的心絞痛症狀,她們或誤將之當作更年期的必然現象,她們一旦病發,病情便可能已達頗嚴重的階段。而大多數男性(70%至80%)於病發前均出現一些冠心病的典型病徵,如胸悶等,促使他們正視心臟健康。
特別是55歲以上女性,若帶有一個或以上引致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遺傳、肥胖、吸煙、「三高」(即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高膽固醇),便應每隔一至兩年接受心臟檢查。
逢周四刊出
撰文: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心臟科主任余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