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頻起火 三招改善包括加裝滅火系統及隔火層

巴士頻起火 三招改善
包括加裝滅火系統及隔火層

【本報訊】巴士在載客途中起火的意外去年共19宗,比前年大幅增加1倍,大部份起因是喉管滲漏及電線短路。運輸署正與巴士公司研究三項改善巴士防火設施,包括在巴士上加裝自動滅火系統及加強巴士車身隔火層等,以保障乘客安全。
記者:麥志榮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昨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的提問時表示,巴士起火的個案有上升趨勢,04年共11宗,07年共9宗,去年則急增至19宗。發生巴士起火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喉管滲漏,佔34%;其次是電線短路,佔20%;其他原因包括,13%為引擎故障、11%為發電機故障、5%為空調系統故障。

另建議車尾裝防火物

鄭汝樺指出,運輸署正與巴士公司探討多項改善巴士防火的方案,包括加裝自動滅火系統、在火警時自動關閉冷氣排風系統及加強隔火層等。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工程師盧覺強解釋說,滅火系統是在引擎安裝一個倒轉的U形支架,上面有六個噴嘴,支架附近有一個溫度感應器、一個盛載滅火泡沫的樽及一個控制器。一般情況下引擎頂部溫度約攝氏50至60度,若溫度上升至100度,溫度感應器探測到,便會傳達訊息到控制器,開啓泡沫樽,噴出泡沫射向引擎。本港發生多宗巴士意外時盧覺強已曾公開向運輸署和巴士公司提出建議,現時在不少國家的學童巴士都已安裝。
至於另外兩種防火措施,因巴士引擎在尾部,可在車尾裝上防火物料,把引擎與車尾完全隔開,可防止火勢蔓延至車廂。此外,燃燒時會產生大量有毒黑煙,會透過冷氣槽進入整個車廂,若在車尾冷氣機出口加裝自動開關閘,有探測器測到煙霧時,開關閘便自動關上,堵截黑煙。

因應巴士新設施不同

運輸署發言人說,自動泡沫滅火裝置在英國的巴士也有採用,其餘兩項則是該署新構思。他又說,本港巴士是完全密封,與英國不同,故加裝新設施的設計可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