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與已故國際功夫巨星李小龍故居的業主達成協議,政府會將李小龍的九龍塘舊居恢復原貌,當中包括重建他昔日鑽研武術招式的練武室,正式設立香港李小龍紀念館,希望吸引世界各地的「龍迷」來港參觀。 記者:黃偉駿、麥志榮
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李小龍故居的業主余彭年昨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見面,雙方達成共識,余彭年會將物業捐出,交由政府接手將物業修復成李小龍舊居原貌。
擬交私人機構經營
余彭年表示,劉吳惠蘭在會上指出,參考了外國的做法,如「貓王」皮禮士利故居都是保留原貌最有吸引力,所以決定恢復李小龍故居舊貌。他要求改變原址的土地用途及增加地積比率,再加建電影館、武術館及圖書館,劉太也願意考慮。紀念館不會由康文署管理,政府有意交私人機構經營。
余彭年表示,「我今年88歲,希望有生之年可以見到李小龍紀念館開(幕)。」資料顯示,李小龍故居共兩層,地下是客廳、飯廳及工人房,屋後有一小花園;一樓有主人房、客房、書房,及一個非常寬敞的練武室,兩邊是鏡,李小龍當年就在此修練武學。
一直爭取設立李小龍紀念館的李小龍會會長黃耀強表示,李小龍故居當年的原貌現存不少資料,要恢復技術上困難不大,李小龍女兒也答應,一旦紀念館落實,會捐出一些父親的遺物,包括衣服及用品等。
善用原建築物空間
作為李小龍迷,黃耀強指出,理想中的李小龍紀念館應展示李小龍四個方面,一是他的練武設施和截拳道的資料;二是他曾拍攝的中外電影資料;三是他的藏書,讓人了解他的思想;四是他生前的日常生活面貌。他認為李小龍的故居原貌一定不可破壞或加建,但政府可以研究在花園地下加建地庫,設立電影館及博物館。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言人表示,發展李小龍故居重點是要善用原建築物空間加以活化,使能吸引遊人和長遠可持續營運。雙方同意在保留李小龍故居原來風貌的前提下,繼續積極尋求具體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