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聽朋友說,由於持有的某幾隻股票損失慘重,已經將它們放置一旁,不再理會。日勤對這種「放埋一邊唔理」的做法有點意見。粗略分析,可以將之分為幾個歪理。
四歪理唔認輸
第一,正如周刊大字標題引述富商的說話:「未沽貨唔算輸」。意思是,即使持有的股票遠低於買入價,損失可以不理,只要未沽出股票,未埋單計數就未算輸。如果從狹義看,輸是高買低沽的話,不沽就永遠不輸。日勤認為這個想法只是自欺欺人,從基本的會計方法看,賬面損失也是損失,這是普遍投資基金認可的。「未沽不算輸」反映了不認輸的心態。可能有人認為,無論輸多少,輸就是輸,所以即使股票價格會再進一步下跌,也無關痛癢。這種想法只適用於足球員面對一場定生死的淘汰賽,獎盃一是有、一是沒有。不過投資回報有高低之分,輸少的確可以當贏。
第二是「捨不得放」。東西越貴,買了便越珍惜。應用於購物之上,是很可取的態度。不過,在投資上,這種態度是否可取,視乎買家本身對股票價值認識程度──有幾「知價」。如果你買入股票時,已慎重考慮價值,越跌可能越買,持有亦無妨。否則,基於買入價去定股票價值,只是買家一廂情願的想法,以為是寶的,其實可能是禾稈草。
第三是「蝕剩些少」。比起原來的本金,現時持有股票總值微不足道,所以將投資問題都置於腦後。這個想法,如果股票投資佔投資者總資產不多,他有權瀟灑一點,否則,由今日起再跌兩成,身家就縮水近兩成,問題始終要正視。
勤檢討做功課
第四「返家鄉」。做事有始有終是一種美德,持有嚴重虧損的股票,要化腐朽為神奇,可以做的事除了等待,別無他法。返家鄉就是無論當初買入的決定是對是錯,最後如果股價重返買入價,令這項投資能衣錦還鄉,對自己總算有個交代。不過,死等不一定行得通,例如在2000年以100元以上買入和黃(013),投資直到今天仍未返家鄉。其實,所謂返家鄉,重點應該放在賺回本金,回本不一定靠同一隻股票。
投資者應不時對自己的投資組合進行評估,做功課。出現重大損失,內心不好受,也不要放棄。
陸日勤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