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一期的居屋出售率不足六成,成績明顯不及以往,因此有意見認為要押後下一期居屋推售日期,而從出售成績看,顯示巿場對居屋漸漸失去興趣,故居屋出售政策要重新檢討。
這期居屋銷售成績不好,主要是其估值定價,是參考早前樓巿高峯期的估值作出定價,故近幾個月來的樓價跌幅,未能反映在其定價上,因而造成該期居屋的高價單位達二百餘萬元,這售價相對已大幅下調的私人樓而言,已沒有明顯競爭優勢,這是該期居屋出售成績差的主要因素。至於經濟差影響買家揀樓意欲的因素,相信並非問題核心。
定價高影響銷售量
事實上,下一期居屋在重新定價時,必須根據最新的樓價估值來計算折扣價,按此估計,新一期居屋的售價必定遠低於同區私人樓的巿值。
既然經濟差,一般有置業需要的巿民,定必會揀取質不太優,但樓價超平的居屋來解決住屋需要,由此推論,下一期居屋的出售率必定會提高。
從另一方面看,政府是有必要盡快將居屋全數售出,以免造成資源浪費,以現時的巿況來看,推出數目三千餘個的居屋餘貨單位,能有六成的出售率並不差,故有關當局無必要將這次出售成績,看作是反映巿場對居屋已失去興趣。
房委會轄下的資助房屋小組將於三月討論剩餘居屋銷售,屆時主要討論重點應集中討論減價幅度,至於出售單位數目應維持三千個水平。
劉祥發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