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胡錦濤論述兩岸關係的突破 - 張華

探針:胡錦濤論述兩岸關係的突破 - 張華

二○○八年的最後一天,胡錦濤向馬英九送出一份大禮,就是宣佈新的對台政策,包括馬英九競選總統時的承諾:探討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並首次在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問題上鬆口。送了多份經濟大禮後,再送政治小禮,必有所求。北京送禮的目的是甚麼?
三十年前的元旦,北京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佈停止對金門炮擊,並呼籲兩岸以談判結束軍事對峙狀態。胡錦濤今次就是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三十周年的座談會上,發表「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六點看法,簡稱「胡六點」。

向後退了一步

胡錦濤今次向台方釋出不少善意,披露北京在處理台灣事務的底線。第一條底線面向民進黨。胡錦濤說:「只要民進黨改變台獨分裂立場,大陸方面願意作出正面回應。」這是中共領導人首次公開點名民進黨,底線就是要求民進黨公開承諾維持台灣現狀、不再追求台獨,比以前一定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向後退了一步。
第二條底線劃向台灣的國際空間。胡錦濤說:「對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通過兩岸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這也是中共領導人第一次公開談論此問題,而且展現了一定的彈性。台灣民眾一直不滿北京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今次北京作出讓步,正是攻向台灣人心。不過,今後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門檻仍高,兩且北京掌握主動權,也就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及兩岸協商。
第三,胡錦濤在「一中」的表述,也有些許突破。以往,北京堅持台灣是地方政府,其後胡錦濤在○五年「胡四點」,首次承認兩岸「目前是尚未統一」,今次則有更新論述:「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這是北京進一步接受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存在現實嗎?

台灣民眾一直不滿北京打壓台灣國際空間。

削弱台獨力量

胡錦濤在論述兩岸關係時,雖有不少新意,也向台灣表達了善意。但這個世界沒有免費午餐,對民進黨喊話,其實是想削弱台獨力量,壯大島內維持現狀的力量,令北京可以爭取更多時間去追求兩岸統一。對台灣的政治讓步,特別是承認兩岸乃「特殊政治關係」,目的更明確:誘使台北就台灣前途進行政治談判。這些讓步,足以讓台灣走上談判桌嗎?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