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世界:以巴兩敗俱傷 - 柯翰默

美國與世界:以巴兩敗俱傷 - 柯翰默

「周六深夜,數以千計的加薩民眾收到以色列軍方以阿拉伯文發送的手機短訊,敦促他們離開武裝分子可能囤藏武器的家園。」──美聯社,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以色列非常謹慎看待平民的性命,不惜犧牲這次攻擊的奇襲效果,事先與「敵方」非戰士接觸,警告他們危險即將來臨。引發這次衝突的哈馬斯,用無情的火箭炮與迫擊炮攻擊手無寸鐵的以色列人民,還刻意將武器放置在加薩民眾的家中或附近。

造成更多平民受苦

這有兩個目的──哈馬斯看準以色列對道德的嚴謹要求,認為將軍火存放在接近平民之處,或有助於保護其中至少一部份;哈馬斯知道以色列擁有新型精準武器,(一枚出了差錯的以色列炸彈)能殺害大批平民,好讓以色列受到全球譴責。
今天在加薩的戰爭,一方拚命要造成雙方更多的平民受苦。另一方則盡可能避免犧牲性命──對象同樣也是雙方平民。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命題。
這就是哈馬斯與以色列的手段不對稱之處。而結果的不對稱也同樣清楚。對於加薩,以色列只有一個目標──和平:也就是它在二○○五年撤出加薩時所提出的平靜、開放且正常的關係。以色列讓巴勒斯坦人在加薩首度建立擁有主權的領土,這是土耳其、英國、埃及與約旦等巴勒斯坦過去的統治者都未曾做到的。
但接踵而來的是甚麼?這可不是古老的歷史。巴勒斯坦人開始建設起國家了嗎?這應該是他們遠大的國族目標啊。沒有。沒有道路,沒有工業,沒有法院,沒有公民社會,完全沒有。以色列留給巴勒斯坦人花繁葉茂的溫室,盡遭毀棄。由伊朗支持的加薩統治者,傾一切資源將加薩變成一個恐怖活動基地──引進武器、訓練恐怖分子、興建隧道以綁架另一端的以色列人。當然還有不停歇地發射火箭炮。
怨憤不滿?現在只有一個不滿的對象,那就是以色列的存在。哈馬斯對其策略也不隱瞞,那就是挑起衝突。等待無可避免的平民傷亡,讓全世界咒罵以色列,迫使以色列進入難以防禦的停火狀態。之後,重整軍備,然後發動下一輪衝突。沒完沒了的戰爭。既然哈馬斯存在的理由就是根除以色列,可能的結果也就只有兩種:哈馬斯潰敗,或以色列滅亡。

無法承擔輸的後果

以色列唯一能做出的反應,是試圖達成撤出加薩後一直未能做到的事。主導撤出加薩的夏隆犯了一項不可原諒的策略錯誤,這錯誤不是撤出加薩本身,而是未能立即建立一個具有威懾力量的政權,不容任何暴力攻擊在以色列全面撤出加薩後繼續發生──這是先前巴勒斯坦發動攻擊的表面藉口。結果以色列卻容讓巴勒斯坦不停歇的火箭炮攻擊,默許戰爭狀態與任意攻擊的恐怖活動存在。
哈馬斯拒絕延長其經常違反的六個月停火協定(其間火箭炮攻擊從未停止,只是頻率減少),給以色列一個難得的機會,建立其三年前就應堅持的規範:沒有火箭炮攻擊、沒有迫擊炮、沒有綁架、沒有戰爭行為。就如美國政府正式表述的:可以忍受的長久停火狀態。
如果這次戰爭結束,卻沒有達成上述結果,以色列將再成輸家。它已無法再承擔輸掉戰爭的後果了。

柯翰默Charles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