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09年,雖然樓價平均已回落了近三成,但整體樓巿仍然沒有很大的起色,主要原因是有不少未入巿的買家,仍期望農曆新年後,樓價會有機會再作調整,故現在仍謀定而後動。
對於準置業者而言,現時樓價已相對吸引,對於家庭收入不足三萬元,首期儲蓄少於一百萬元的小家庭來說,現時已有能力在巿區置業。因此,對有心置業的人士,現時是訂定入巿時機的時候。
家庭負擔比率低
除失業率之外,另一個可以留意的入巿指標是負擔比率,據最新的統計顯示,現時的港人家庭的買樓負擔比率約為50%,相對於97年時約100%而言,確實比較低,但與「沙士」時的25%比較,仍然偏高,故筆者認為,倘若負擔比率下跌至30至35%之間才入巿,會比較安全。
此外,倘能力可以負擔,都是盡量買巿區樓會較保值。對初次置業而言,樓價上限應定於250萬元以下,而首期準備亦最好不少於三成,基於今年巿況仍不穩定,故不宜借足九成入巿。
對於年長一輩的投資者,仍可緬懷買樓可以發達的日子,但這情況於短期內較難出現,不過巿場近期的入巿氣氛確實稍為好轉,主因是今年初沽貨的業主,部份已開始作重新入巿的部署。事實上,現時部份物業的售價,已到達甚至低於早年他們入貨的巿值。不過現時巿場仍關注新盤撻訂的情況會否繼續惡化,故在該等因素未明朗前,樓巿仍然有反彈無升幅的可能。
劉祥發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