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民傷財 市民反感

勞民傷財 市民反感

國慶閱兵被當局視為有助振奮力量、凝聚民心。不過,北京著名時政雜誌《炎黃春秋》發表文章,批評國慶大閱兵不合時宜、勞民傷財。有北京市民對10年前的大閱兵導致市容破壞和不便,記憶猶新。
《炎黃春秋》的文章指,大閱兵是冷戰留下來的專制體制的象徵,「只有北朝鮮(即北韓)搞得比較起勁」,「中國經濟下滑,民生還非常困苦,耗資搞那種勞民傷財的事,老百姓會反感。」文章認為當局應節儉至上,把錢投到地震災區重建,和民生建設上。
經歷1999年大閱兵的北京市民章先生批評,閱兵耗資巨大,「我有個朋友當年在北京市委,他說中央給北京撥的錢,簡直花不完。」他指,當時當局把長安街沿途所有靠街一面樓全部重新粉刷,閱兵前一晚,還先行人工降雨,確保閱兵日天氣良好,花了不少錢。
另一位姓林市民指,當年閱兵部隊提前一天入城,很多地方戒嚴,出入很不方便,一些重型裝備,如坦克、裝甲車、導彈運輸車等,將很多街道路面都壓壞了,雖然當局後來重鋪,但浪費不少錢,「還有,那些重傢伙冒出的黑煙,又濃又重,整個是大污染!」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