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存貸業務搶客 銀行競爭激烈<br>人物專訪 王冬勝:按息難大加

回歸存貸業務搶客 銀行競爭激烈
人物專訪 王冬勝:按息難大加

【本報訊】全球進入零息時代,但基於信貸緊絀及風險保障,本港銀行去年底逐步調高按揭息率。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接受訪問時表示,雖然新造按揭息差可能略為擴闊,但按揭始終是最穩健的業務,金融海嘯後存貸業務重新成為主流,再加上同業競爭,他認為銀行「要將按揭息率大幅上移,亦有壓力存在。」
記者:劉美儀

他預期,新造按息水平將介乎最優惠利率(P)減0.5至1.5厘。若以滙豐目前P為5厘計算,實際按息介乎3.5至4.5厘。他未有評論滙豐本身按息的取態,只表示,會因應市況決定,但相信市場上整體按息趨勢,不容易全面推高至P水平。
去年12月初,滙豐將新造按息調高最多達1厘,至P減1至1.5厘,實際按息3.5至4厘。金管局剛公佈的11月按揭統計顯示,新批貸款為P減2.5厘以下,所佔比率由51.7%急降至15%。

P年內難再下調

金管局持續注資,令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升至逾1700億元歷史高位,3個月拆息亦被「浸」至1厘以下;過往銀行是否減息,常以1、3個月拆息跌幅為準,但王冬勝表示,昔日拆息下跌,會令息差擴闊,帶動存貸息率同步調低,但現時存款息率已鎖死零水平,故他相信今年銀行再降低P的空間很小。
他說,若銀行再「單頭」減P,等於將息差收窄壓力,全數押在銀行損益賬。作為百業之母的銀行業,除了平衡客戶權益外,亦要保障股東、退休金持有人及員工利益。
他指出,目前銀行貸款業務,絕大部份均以同業拆息為基準,P主要用作釐訂樓按及極小型企業貸款,後者息率亦受抵押品價值影響,故P是否調整對貸款人實質影響有限,現時新造樓按息率亦屬歷史偏低水平。

投資產品收入料降

金融海嘯後,全球各地均加強對結構性投資產品的規範。他預期,在鐘擺效應下,未來一兩年,非利息業務佔銀行營運收益比重難免下降,直至市況逐步正常化,過度約束的環境才會修訂,屆時投資產品亦找到正確發展定位及合理回報水平。
現時全球央行罕有地「同心協力將利率推至近乎零」,他認為,此舉反而催谷仍有資金的投資者,特別是亞洲區及中東投資者,尋求穩健的財富管理出路。
展望今年經濟,他形容上半年肯定艱難,下半年會否有轉機,目前完全無法評估,視乎上半年實際情況有多嚴峻,以及奧巴馬就任總統後,美國拯救方案的推展成效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