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呵欠動作過大 就診出事<br>托牙骱91歲婦暈倒

打呵欠動作過大 就診出事
托牙骱91歲婦暈倒

【本報訊】鰂魚涌一名有多次甩牙骱紀錄的91歲老婦,前晚打呵欠時疑口腔動作過大,竟然又再打甩牙骱,老婦整夜痛楚無法入睡,捱至昨晨求助牙醫;牙醫巧手一施將牙骱托回原位後,老婦疑受驚一度昏迷,幸無性命危險。
托牙骱昏迷的老婦家住鰂魚涌區,事後她在牙科診所內蘇醒,但救護員為安全起見,將她送院詳細檢查身體。家人稱,老婦日前患感冒服藥後病情好轉,但她近年經常甩牙骱,由於每次牙骱甩掉都令嘴巴合不上,亦不能進食,加上痛楚煎熬。老婦每次出事後都到附近,向牙科醫生陳康裕求助,由對方托回牙骱。

慣性甩骱難根治

前晚老婦在家中打呵欠,疑嘴巴張開動作過大,牙骱竟然再次甩掉,痛楚不適令她一夜失眠,至昨晨11時,她才由家人陪同到英皇道找姓陳相熟牙醫求助。陳醫生輕力把牙骱托回原位,可是此際老婦疑緊張過度竟然暈倒,牙醫立刻報警;雖然女事主其後已經蘇醒,但救護員為安全起見將她送院檢驗。醫生懷疑她因牙骱痛失眠勞累、加上緊張致血壓急升致暈倒。
牙科醫生黎醫生指,甩牙骱是常見牙科毛病,牙骱是「下頜關節」的俗稱,他解釋人體咀嚼系統包括牙齒、負責咀嚼功能肌腱及牙骱。牙骱位於耳朵兩側、連接上下頜,控制嘴巴開合,若把手指放在耳前,同時輕壓手指及張合嘴,手指下活動的就是牙骱。
他續稱,牙骱每日至少開合過百次,不論說話、咀嚼、吞嚥及打呵欠都與牙骱有關。不過,若牙骱關節或肌腱出現勞損,便可能增加甩牙骱機會,慣性甩牙骱者難於徹底根治,若遇甩牙骱最好找牙醫協助托回,對個別慣性甩牙骱市民,打呵欠時動作太大,亦會誘發牙骱甩脫。

發生病人托牙骱暈倒事件的牙醫診所。

牙骱解構圖

俗稱牙骱的下頜關節控制咀嚼、說話功能,原本牙骱甩脫後可輕易托回,但因兩大原因令牙骱難以托回;牙骱更可能長期慢性發炎,個別患者更會出現慣性甩牙骱。

原因一:牙骱關節病變,令關節凹凸不平,牙骱筋膜勞損

原因二:控制牙骱的肌腱鬆弛,未能有效控制牙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