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讓我們消失》,關於英國藝術家DavidHockney的《ABiggerSplash》也初次出光碟,教無意跟大隊在荷里活主流表演出水芙蓉的小眾喜出望外。此片拍於性革命風氣初開的一九七四年,是最早以平常心張揚同志生活的紀錄片,等着看辛潘在《夏菲米克的時代》扮基佬的新人類,正好補上一堂歷史真人騷。
未曾得識鶴尼先生的門外漢,可能會覺得他有點艾頓莊的影子,大姑媽尚在牙牙學語,大姨媽已經在國際舞台繞樑三日。他那時的風頭比今天的DamienHirst犀利,沒有拍賣行推波助瀾的身價雖然差一截,起碼形象更具星味,左右腳穿不同顏色襪子的作派,預先替保羅史密夫打響當時還未懸起的招牌,剛剛參觀過西太后回顧展的時裝精,不會不驚嘆那套嚇死人不償命的穿衣哲學,於六十尾七十初的倫敦普遍有如家常便飯。
開屏的孔雀,怎麼都選擇在大不列顛誕生?鶴尼即使只能算飛上枝頭的跨階級個案,體內藍血完全欠奉,倒還不失禮老祖宗王爾德,站出來既有藝術氣質同時充滿現世趣味,你可以想像他翹起尾指陪英女皇喫下午茶的尊貴樣子,也能夠體會他一筆一筆描繪裸睡青年的十月芥菜心情。好男色的紈袴子弟意大利法國不見得缺少,我們的清朝也遍地芳菲,最後的光華卻悉數歸英國所有─QuentinCrisp在紐約活到成為Sting也朝拜的地標,應該算是和鶴尼於新大陸東西岸分庭抗禮的末代皇后,他們的宮外孕私生子魯柏艾華力和Morrissey,基因得到遺傳,可惜氣候不肯作美─看看《故園風雨後》電影版拍得像時裝雜誌插頁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