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她買胸圍 - 陶傑

怕她買胸圍 - 陶傑

為了刺激消費,特區政府高官,四出民間「購物」做騷。
做騷,不是不可以,人家奧巴馬,就是做了一場偉大騷才進了白宮。學西方領袖做騷,雖然出於崇洋,但也值得讚揚,因為到底明白自己那套「三千年燦爛文化」不行,解決不了當前許多問題,孺子尚屬可教。
問題是橘越淮而枳,凡在西方很work的一套,中國人社會搬過來,不是走樣,就是過火。譬如高官購物,本來,特首曾蔭權是香港人的頭頭,他出來購物,就已經四方矚目,曾蔭權買了價值一萬多元的貨,已經是矚目的頭條。
但是,特區政府模仿西方,像中國百年所有的先例一樣,必定出亂子。曾蔭權一個人shopping,不就夠了嗎?其他如政務司唐唐,政制事務局的林公公,看見曾爵士購物,也紛紛跟進:你買臘腸,我買毛巾,你買半打醬油,我也買一箱公仔麵,把堂堂一個政府,變成一條街市上的「師奶內閣」,這就叫做過火。
因為以中國式宮廷政治的思維,「老闆」帶頭做了一件事,下面的人有一種「與中央保持一致」的恐懼和衝動。他生怕如果自己不學步,會有別的人打小報告。中國人社會的政治,都有一種「心理恐怖平衡」,他怕如果自己不「表態」,「中央」會對自己的忠誠起疑,特首或許沒有叫「三司十一局」也跟着他出外購物,但三司十一局會揣摸,如果我不跟,會不會別人會搶跟,這樣對我的「仕途」,會不會有影響,於是司局長一起都shopping,很可能會引起「雪崩效應」,副局長、常秘、處長、副處長,人人都出來購物,劉吳蕙蘭買一打胸圍,林鄭月娥也買三盒衞生巾,一直買下去,買到特首「喝停」為止。
然後是購物的金額。曾特首買了一萬元,唐司長買五千,金額數字,也有中國政治,下級不可以買得比上級豪。如果唐司長買五千,林局長買了九千,比特首少一兩千,卻比司長多四千,就會惹來種種猜測:
一、這個局長,是不是不把司長放在眼裏?二、是不是他背後有特首撐腰,叫他「大」司長一鋪,如果是,那麼特首和司長,有何矛盾?三、或兩者俱不是,而是局長自己,出身豪門,他藉購物表示:我的岳父大把錢,這份工,我不希罕,我可以隨時「唔撈」?
中國人的政治,其精神上的自虐和耗磨,就在這種地方,確實很想學外國,但低估了中國基因的破壞力。像購物親民,一九八二年戴卓爾夫人,在北京東安市場,用一元人民幣,買了一吊葡萄,藉以肯定中國的經濟改革,雖然只花了一元,但不在銀碼,在於象徵。
「象徵」是精神層次的事,中國人重物質和數字,很難理解。戴卓爾夫人在北京買葡萄,在英語文化中,這個動作,叫做patronizing。Patronizing,意思是故意屈尊而俯就,表示過份的慈悲,實際是含蓄的羞辱。西方的領袖,都要懂得親民和patronizing的分寸,但對於中國的奴民,皇帝來小店吃一碗雲吞麵,是三生至幸的浩蕩皇恩了。
請局長購物騷到此為止,不要迫女局長們都去利源東街表演買胸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