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街示眾今古談 - 古德明

遊街示眾今古談 - 古德明

古德明
專欄作家

月前,陝西榆林市公安抓到三個殺人越貨疑犯,還未交法院審訊,先拉着遊街示眾,一時秧歌夾道,鑼鼓喧闐,觀者如堵。三個疑犯神色自若,笑說「要幹大事就不後悔」。有論者認為,公安違反了最高法院禁止遊街示眾的規定,也違反了人權。
要罪犯遊街,其實未必不是德政。我國唐朝有一延陵縣令叫李封,對罪犯從不用刑,只令他們裹碧頭巾經街過市,日數按罪行輕重而定,期滿就釋放。這懲罰當地人「以為大恥,皆相勸勵,無敢僭違」。李封在職期間,始終未捶一人,當時傳為美談(《封氏聞見記》卷九)。
同樣是遊街示眾,罪犯以至輿論的反應卻是大相徑庭,原因當不在懲罰的形式,而在為政的精神。舊中國儒家官吏着重「為政以德」,懲罰罪犯抱的是「哀矜而勿喜」態度。新中國共產黨徒則有另一套標準。
那套標準不見於新中國憲法,卻見於形形色色的小事。比如說,山西垣曲縣政府搶了小民王文金的礦山,還告訴他:「要賠償?派軍隊來吧。」
又比如說,江西銅鼓縣政府和企業家見杉木值錢,即不管當地村民生計,斧斤伐之,肆意掠奪。村民數以萬計聚集抗議,武警就數以千計趕來亂打,據說只打死一人了事。打傷的不在話下。
河北秦皇島海港區公安局刑警徐健揭露上司貪瀆以及買兇殺人,於是徐健被撤職查處;《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龐膠明報道廣武鐵路有人減料偷工,於是龐膠明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明文「禁止任何新聞單位雇用」。這就是中共為政和司法的精神。
至於司法態度,代替「哀矜而勿喜」的是秧歌,是鑼鼓,懲處罪犯成為樂事。二○○七年九月流傳的一段新聞也很富新中國特色:北京朝陽區法庭上有兩位共幹和女原告對狀,當庭斥那民女是「儍屄」,相對嘻笑,若無旁人,法官也若無其事。畢竟共幹永遠可以凌駕法律。中共政治局常務委員兼政法書記周永康最近就明言:「黨員法官、檢察官、警察要堅決執行黨的政策,永遠忠於黨。」
舊中國罪犯遊街,會「以為大恥」;新中國罪犯遊街,則顧盼自豪,箇中道理彰明。榆林市那三名殺人越貨犯很清楚哪個集團越貨殺人都勝過他們萬萬倍。
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以政以刑治民,人民不會知羞恥;以德以禮治民,人民自然知恥向善)。」你不能不佩服孔子,他二千五百年前已經預見今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