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滙豐銀行繼去年底帶頭加按息及信用卡利息後,再度牽頭調高多項一般銀行服務收費,部份原本免費的服務亦已改為收費,恒生銀行(011)亦調高商業理財的費用。面對兩大銀行帶頭加價,其他中小銀行坦承服務收費有上調壓力,並會為現時銀行收費進行檢討,影響勢必遍及普羅大眾。 記者:黃碧珊、劉美儀、李嘉麟
滙豐大部份新修訂的一般銀行收費,由2月1日起正式生效,部份小市民較常用的銀行服務收費,如輔幣找換、補發存摺、港元不動戶口收費、電子跨行轉賬等,加幅更高達一倍。除上調現有收費外,滙豐亦向部份原先毋須收費的項目開刀,如按揭客戶申請按揭物業出租同意書,現每封盛惠1000元;已清還樓宇貸款而尚未辦理押記註銷的契據保管,每年收2000元。
滙豐不動戶收費加1倍
恒生銀行方面,服務收費調整主要為商業理財客戶,包括電滙、擔保提貨、核對單據費及電報費用等。銀行界人士稱,本港銀行面對息差收窄壓力,加上傳統非利息收入業務如理財、股票買賣等經營慘淡,銀行調整一般服務收費增加非利息收入已是大勢所趨。
滙豐發言人表示,部份收費調整參照同業水平,強調為社會弱勢社群及老人提供的豁免仍然生效,未來繼續按市場情況作檢討。恒生銀行發言人指出,調整的項目收費有加亦有減,與同業收費水平相若。中銀香港(2388)發言人稱,該行會不時檢討收費水平。
永隆銀行(096)存款部經理龔志明稱,所有銀行服務均有成本,本港同業面對相同困難,需開源節流,加費擴闊非利息收入是可理解,大行加價對中小行有壓力,該行亦會檢討現行收費。
非利息收入降被迫加價
東亞銀行(023)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稱,暫未決定會否調整服務收費,但會研究對客戶最佳的做法,基於銀行要平衡成本效益,他不排除日後會按市況酌量調整。該行每年4月份才作出檢討。
創興銀行(1111)常務運作處總經理陳凱傑指出,一般銀行服務收費非該行主要收入來源,最重要是收回成本,若部份服務收費未能彌補成本開支,不排除會有調整。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對滙豐及恒生調高收費表示失望,「只怪佢哋社會責任唔夠強!」兩銀行賺錢最多,不應帶頭「搵市民開刀」。
滙豐部份常用服務收費加幅
本票(發出)
原收費:50元 新收費:60元 變幅:+20%
輔幣找換
原收費:1元 新收費:2元 變幅:+100%
禮券
原收費:10元 新收費:15元 變幅:+50%
退票(存款不足)
原收費:130元 新收費:150元 變幅:+15.4%
補發存摺
原收費:50元 新收費:100元 變幅:+100%
港元不動戶收費(半年)
原收費:50元 新收費:100元 變幅:+100%
電子跨行轉賬
原收費:5元 新收費:10元 變幅:+100%
註:新收費由09年2月起生效
資料來源:滙豐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