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購物騷 - 陶傑

高官購物騷 - 陶傑

為了催谷衰退的經濟,政府高官,學着台灣總統馬英九做騷,到處「落區」,幫襯攤販,東買一打毛巾、西買幾隻雞蛋,然後在電視鏡頭面前,表演數鈔票「磅水」,希望「刺激消費」。
政府領袖,親自去市場買菜,「外國有先例」,最早當然輪不到馬英九總統的發明,而是一九八二年九月,首相戴卓爾夫人訪問北京的創舉。
這一年,戴卓爾來大陸,主要談論一九九七年之後香港主權問題,但也有鼓勵中國的鄧小平經濟改革,走市場資本主義路線的意思。戴卓爾夫人在英國駐華大使陪同之下,到北京的東安市場,向街市的「個體戶」,買了一串葡萄,親自打開手袋,掏出一元人民幣付鈔。
戴卓爾夫人為什麼要做這場騷?因為資本主義的自由商品市場經濟,是英國的阿當史密發明的。大陸實行社會共產,經濟奄奄一息,直到鄧小平上台,才推行改革。戴卓爾夫人以英國首相身份,出現在一個共產國家的首都,在市場向一名個體戶買葡萄,馬上「數銀紙」、「即磅水」,代表西方資本主義集團,對中國的鄧小平放棄經濟共產,回歸常識理性的讚賞和支持,希望中國繼續「走資」下去。
這樣一來,戴卓爾夫人在北京市場向小販買菜,境界就不一樣了。英國也多次曾經衰退,今日的首相白高敦,也叫喊英國人多購物,但從來不必到倫敦市場東買一包薯仔,西買一打啤酒,讓BBC記者恭恭敬敬的拍下來,在電視新聞播放的。
因為英國的觀眾會反感:如此低B的宣傳表演,你把我們選民和納稅人當白癡呀?你白高敦叫我們多消費,他媽的,在你當財相的時候,不是也跟格林斯潘一樣,有份製造經濟泡沫爆破的海嘯嗎?
經濟衰退時,高官到市場表演購物,有沒有效,視乎社會民智的愚昧指數。賣毛巾的那個攤販,應該告訴前來購物,一掃貨就是一打「祝君早安」毛巾的林公公:「你們叫市民多消費,但你知不知道,前兩年經濟暢旺,商舖生意好,業主就加租了呢?香港人再拚命消費,錢都流進地產商擁有的商場的口袋,而地產商,不就是特首八百人選舉團的中堅?自稱都有直通北京的內線?你一來寵幸小店,給我賣了廣告,明年業主就會加我一倍租,你不來搞局,我還有一口安樂茶飯,高官呀,你不要來買嘢了,可以嗎?」
就像肥彭飲涼茶,食蛋撻,人家其中有邏輯,有主題,有境界,不可亂模仿,因為永遠只有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