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奧巴馬學不了羅斯福 - 盧峯

探針:奧巴馬學不了羅斯福 - 盧峯

由於兩位總統上任時都面對嚴峻的政治經濟危機,不少人愛拿即將上任的奧巴馬跟小羅斯福總統(FranklinDelanoRoosevelt)相比,認為奧巴馬可能會像羅斯福那樣推動新的「新政」(new"NewDeal"),改變美國的政治經濟秩序。
引用歷史人物或事件解釋現況是常用的方法,有的時候也很管用。不過,把羅斯福跟奧巴馬的處境相提並論則有點言過其實。別的不說,只要仔細看看兩人上任前的經濟困境就知道奧巴馬面對的問題或危機遠沒有羅斯福大。
根據著名歷史學家史萊辛格(ArthurSchlesingerJR)所寫的"TheCrisisoftheOldOrder"一九三二年羅斯福上任前的美國是這樣一個殘局:
「在紐約,大批失業者以中央公園亁涸了的大水池為家。在芝加哥,每兩個工人就有一人失業,該市圖書館自三一年五月開始再沒有錢購入新書。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煤礦社區,工人要吃野草根及蒲公英維生。在肯塔基州,居民像牛一樣吃野草、野洋葱。在WestVirginia,不少人索性到貨倉爆竊,希望找到可以吃的罐頭雜貨,避免捱餓……」
可以說,當時美國人民的生活已朝不保夕,連溫飽問題也解決不了,他們已從失望走向絕望。任何人只要能提出有效的辦法讓他們重獲溫飽,讓他們重新享有安定的生活,他們都樂意支持。有學者甚至說,只要羅斯福的新政有效,即使他是個獨裁者,即使他把過往的成規慣例一掃而空也沒有問題。正是在這樣絕望待救的情況下,羅斯福才能壓倒反對聲音放手推動新政,大規模的擴大聯邦政府的權力,大力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首次引入全國性的社會保障制度。
今天的美國雖然面對金融海嘯及經濟逆境,但人民溫飽絕不是問題,社會人心也相當穩定,並沒有絕望或驚惶失措。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重大的改變都不容易凝聚共識,都必然遭到不同政黨,不同利益團體或不同意見人士反對。奧巴馬雖然不斷說要改變、改革,但他沒有羅斯福那樣的條件,不可能像羅斯福那樣令美國改頭換臉,甚至他視為改革重點的醫療體制改革也未必能夠做到。
因此,不要高估奧巴馬的「新政」,他不是小羅斯福,今天的美國也不是三十年代大蕭條時的美國。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