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者醫療券於昨日起實施,70歲或以上長者獲政府每年發出5張合共250元醫療券,資助到已參加計劃的醫療機構求診。私家醫生對醫療券的反應不一,有醫生認為手續簡單,但有醫生認為每名病人要花15分鐘登記,過程繁複,獨立執業醫生未必有人手協助,浪費診症時間。
收據顯示使用數目
82歲的劉伯伯昨到大埔一醫療集團求診。他每年向私家醫生求診3至4次,主要患傷風感冒,每次診金約160元。昨日他使用了一張醫療券,「減50蚊,好過冇」。他到診所後先出示身份證,護士為他上網用密碼登入衞生署設定的電子平台,然後劉伯須簽署使用醫療券的同意書,付費時他才決定用多少張醫療券。護士向他發出收據,顯示他已使用的醫療券數目。
該診所護士表示,因要特別為病人登記及核對資料,又要花時間解釋程序及用法,增加工作量。診所醫生劉智敏表示,有7%至8%病人是70歲或以上長者,醫療券相信可吸引更多長者求診。
醫學會前會長蔡堅表示,因之前沒有在網上練習登記程序,結果用了15分鐘才能為1位病人完成登記、簽名確認等程序,增加病人候診時間。政府希望透過計劃,方便日後落實公私營醫療合作,但醫療券使用方法繁複,浪費醫生及病人時間,參加的醫療機構主要是人手較多的醫療集團。
現時已有近2,000名西醫、中醫及職業治療師等醫療人員參加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