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希望今年少一點天災人禍,多一點喜事樂事。在除夕夜商品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油價急升14%至44美元以上,導火線之一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就天然氣供應的問題再起爭執,俄方要求烏克蘭先找清尾數,烏克蘭在融資能力不足,還款當然有困難,據報烏克蘭已清付11月及12月款額,惟仍有若干尾數未付。
假如油價持續下跌,對俄羅斯的庫房及國力都會有重大影響,而且俄羅斯在今次金融海嘯也受創不輕,只是該國的透明度較低,外界對俄羅斯實際情況較難掌握而已。假如俄羅斯要托油價,可以做的事也許不少,單是減少或截斷向東歐的供應,已經大有可供炒作的空間。
商品價格以及美元的後向,相信很快可以見真章。美國作為金融海嘯的震央,美元滙價卻在去年大反攻,相信是不少人難以相信的現象,但細心一想,滙價是相對的,當歐元、英鎊連年上升,到歐洲經濟由高位滑坡時,美元也就不難地相對轉強,而所謂轉強,實際也許只是反彈。
美元變成零息貨幣已成事實,但歐洲諸國利率相對仍然高企,即使劈息,與美元的零息應該尚有一定息差,當市場已反映歐洲繼續減息,美元是否仍有力「轉強」,頗成疑問。
息差之外,是美元供應源源不絕,尤其當1月奧巴馬正式上任後,必大增政府開支,大印銀紙,假如炒家看準這一點,同時相信美國經濟反彈力量有限,而大炒美元貶值,有可能是來年的「大茶飯」,情況一如年前的日圓,被長期用作套息交易對象,滙高時借,滙低時還,兼賺息差。
美元弱有利商品
是否如此,稍後時間將有分曉,而另一令人憂慮之處,是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後遺症,信貸過度膨脹會收縮,但貨幣印了卻不會消失,當美國經濟逐漸恢復,大量增加的貨幣日後必會招致通脹,治通脹,不會比治通縮容易。今年投資焦點之一,必定是中資資源股,商品價格短期未必會有炒家大炒,但大跌空間卻已受到限制,加上中國大搞基建,只等資金到位。
7.2至7.5元買入
中海油(883)自去年10月以來,股價呈一浪高於一浪,惟升幅卻未算突出,假如商品轉勢,中海油今年可能會變成強勢股。今日可候7.20至7.50元水平買入,短炒目標8.50元,失守6.80元止蝕。
邱古奇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Blog: http://yaukk.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