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美國銀行斥資40億美元,收購陷入危機的美國最大按揭貸款公司Countrywide。
2月17日:英國政府將陷入困境的抵押貸款銀行NorthernRock國有化。
3月16日:美聯儲局為摩根大通提供財務安排,協助其收購貝爾斯登,以免貝爾斯登倒閉。
9月7日:美財政部宣佈接管房利美和房貸美,避免兩房倒閉。
9月15日:美財政部拒出手拯救,百年投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美林則被美銀以500億美元收購。
9月16日:美國國際集團(AIG)出事,公司以八成股權,換取財政部850億美元的過渡性貸款。
9月17日:英國萊斯TSB銀行出手拯救當地最大住屋按揭商HBOS。
9月18日:美聯儲局聯同歐洲、英國、加拿大、瑞士及日本,六大央行向市場注資1,800億美元。
英國暫時禁止沽空金融股,其他各國爭相仿效。
9月20日:布殊政府向國會提交,總值7,000億美元的拯救金融市場方案。〈圖〉
9月21日:投資銀行告別華爾街,兩大投行高盛及摩根士丹利獲聯儲局批准,轉型為商業銀行。
9月24日:股神畢菲特注資高盛,斥資50億美元,買入公司永久性優先股。
9月29日:美國眾議院否決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道指急跌705點。
金融危機擴散至歐洲,英接管按揭銀行Bradford&Bingley,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政府聯手向富通注資112億歐元。
10月1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修訂的救市方案,金額增加至8,500億美元。〈圖〉
10月4日:歐洲國家放棄聯合救市,各國各自為政挽救經濟。
10月7日:冰島首相警告,國家瀕臨破產,接管全國第二大銀行Landsbanki,兩日後再將最大銀行Kaupthing收歸國有,並向俄羅斯尋求40億歐元貸款。
10月8日:全球七大央行,包括中國,史無前例聯合宣佈減息。
英國推出5,000億英鎊救市方案,為銀行提供借貸資金,並購入八家銀行股權,變相增強銀行資本。
10月10日:七國財長和各國央行行長雲集華盛頓開會,商討全球金融危機。〈圖〉
日本大和生命保險申請破產,揭開亞洲區內企業財政出現問題的序幕。
10月14日:美國改變救市基金用途,向九大銀行注資1250億美元,購入公司股權。
香港政府宣佈向全港可接受存款機構提供百分百存款保障。〈圖〉
10月19日:南韓推出1,300億美元救市方案,包括為銀行外幣融資提供3年擔保。
10月24日:全球爆發股災,市場恐慌性拋售,亞洲四小龍慘瀉8.3%至10.6%,英、法、德股市開市急挫逾8%,美股期貨更跌停板。〈圖〉
10月30日:日本再推5萬億日圓(約3,950億港元)的刺激經濟方案。
10月31日:英國第二大銀行巴克萊向投資者集資73億英鎊。
11月9日:中國政府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以「擴內需、保經濟」的十大措施,加上適度貨幣寬鬆政策,保持明年8%經濟增長。〈圖〉
11月17日:花旗集團全球裁員5.2萬人,為金融海嘯以來,全球裁員最多的金融機構。
11月18日:美國汽車業陷入空前危機,三大車廠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的行政總裁,向國會乞求250億美元援助。〈圖〉
12月2日: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確認美國在07年12月起陷入經濟衰退。
12月17日:美聯儲局破天荒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降至0至0.25厘,仿效日本的零息政策,藉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挽救經濟。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