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輿論認為,中國派遣兩艘驅逐艦及一艘補給艦前往非洲亞丁灣的索馬里海域,表面是打擊海盜,實際是炫耀軍威;西方傳媒更將此艦隊與當年鄭和下西洋相提並論,稱為鄭和之後中國人最大規模的海上遠征行動。
上月十六日,聯合國安理會再通過決議,授權各國動用軍隊去打擊索馬里海盜後,美、俄、歐盟八國、肯尼亞、印度、伊朗都已派出戰艦前往該區巡邏,韓國則宣佈稍後加入這次國際海上軍事行動,日本也積極考慮派遣海上自衞隊前去護航。這些國家,過去都沒有貨輪、油船遭海盜騷擾或劫持;相反,中國曾有船隻在此被劫持,若解放軍仍抱殘守缺,不派軍艦配合各國,則可被視為擔心出醜的示弱表現。
事實上,北京也憂慮國際社會反彈,令中國威脅論再度抬頭。但是,既然聯合國已授權各國軍隊採取行動,並有多國派出軍艦,那麼,中國軍艦前往索馬里就顯得師出有名、合理合法了。
當然,北京也有耀武揚威的考慮,否則就不會派出最精銳的中華神盾艦「海口號」、○四年才服役的導彈驅逐艦「武漢號」,以及最大的補給艦「微山湖號」。
動用如此先進戰艦去對付海盜,真有點殺雞牛刀之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中國戰艦到索馬里打擊海盜只是虛與委蛇,其實還有更重要的軍事目的。
第一,測試軍艦的遠航能力。中國戰艦的深海作戰、補給、續航等能力,一直沒有受到真正測試,今次正好作檢驗。第二,探測印度洋到中國這條海上生命線的海況。中國軍艦從海南島出發,下南中國海、經馬六甲海峽,再橫渡印度洋,這條路線正是中國經濟的命脈,非洲及中東的石油、礦石、木材等原料,正是經由此路源源不絕運往中國,且每年有逾千艘中國貨船經過海盜橫行的索馬里海域。
隨着經濟實力不斷提升,這條海上運輸線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中國軍艦遲早要出動去確保這條路線的安全。因此,今次只是中國軍艦的預演及初步測試,以獲取更多資料,待中國戰艦遠航作戰能力有所提升後,這種遠征將成為常態的軍事行動。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