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威鳴:睇波文化區 - 丘建威

不平威鳴:睇波文化區 - 丘建威

記得年輕時候尖沙嘴有一座名為「百利」的商場,一直以來的人流都不算太高,整個地方尤如死城一樣,直至有某間店舖當時開創先河,率先引入當時剛興起的品牌Dr.Martens皮鞋,結果便造就了追捧Dr.Martens皮鞋的潮流。
這個故事令到筆者深信凡事皆有可能,因為很多事情都是先由空想,再到提出實踐,繼而慢慢建立。正如香港政府過往提倡過數碼港、中藥港、甚至spa港去振興本土,當中成效有好有不好,甚至只談不做,但最少都為打造香港的形象出過一分力。

劃分球會主題區域

由於要到澳門負責教練工作的關係,不時要港、澳兩邊走,回程時常見到挽着一袋二袋曼聯專門店物品的朋友,他們的行為觸動到筆者妙想天開的神經:就是效法其他歐洲國家塑造「睇波文化區」。
早期到過荷蘭觀賞球賽,才知道當地球迷會在賽前幾小時經已聚集,一同喝酒、傾波經到「主菜」上演,這種便是足球所能衍生的文化。雖然香港球迷對本地足球未算熱衷,但對觀看外國足球卻可用狂熱來形容,從足球博彩的投注額,到電視台以天價收購賽事轉播權,便知道其潛力;因此睇波基本上都成為了大眾生活的一部份。
假如香港要振興經濟的話,能否嘗試以足球作為題材呢?正如以前有快餐店用英超4大球會作主題一樣,將香港的街道或地區標誌為歐洲各大球會的聚集點:佐敦可以劃分給拜仁慕尼黑、九龍城可以留給皇家馬德里、北角則成為國際米蘭球迷的召集區。
如此一來,球迷便不用再打遊擊般聚會,並且可有系統地聚集每幫每派,或許可令香港成為球迷朝聖的地方。
踏入09年,經濟雖然大不如前,但香港人都是聰明的,只要積極求變,大家都有機會成為逆市中的奇葩。

丘健威
有線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