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盧峯寫他獨自跑馬拉松,賽事結束後獨自回去領衣服行李,再獨自離開。眼看其他人有家人或朋友陪伴與打氣,自己只有一枝礦泉水相伴。
這種孤獨感,是每個馬拉松選手的必然裝備。村上春樹當初選擇跑步,就喜歡這是一個可以獨自進行的運動,不用約人,不必等人,只需要一雙腿一雙跑鞋,隨時隨地就可開跑。多一點娛樂的話,可需要一個小iPod,聽些音樂,讓音樂來陪伴自己完成旅程。
去旅行的時候,也常有獨自一人的時候。那時候,可以打發時光的東西,就是看人,東張西望。好像很無聊,但換個角度看,也可以是享受。
在紐約的時候,遇旅美的香港藝術家司徒強,一個人住在蘇豪區的畫室,為了創作,全心全意。我問他,有感到孤獨的時候嗎?他微微笑,當然有,就享受它嘛。
做一個藝術家,沒有孤獨的能力就成不了事。才華是顏料,孤獨則是一種力量,為創作上色。全心全意的時候,覺得是可以承受很多。
司徒的生活很「純粹」,也就是除了藝術以外,就沒有甚麼事真正讓他煩心。或許辦完畫展之後,自己的畫能否賣出去,可以令他憂心,但下一步已在構思下一批作品,我有時會想起司徒,想起他每天的日程,外人看來,那是無聊至極的生活,沒有任何物質的享受可言,但對於他來說,那是無可替代的生活。這使得他畫作裏的花朵,靜靜開向塵世,像懸崖的花,孤絕中自有靜美。
跑完馬拉松,徐徐迎着落日走遠,這幕風景,也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