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富商「飛俠哥頓」胡應湘力推的灣仔合和二期計劃,繼獲得城市規劃委員會閉門通過後,日前再獲運輸署「開綠燈」,接納最新一份交通流量評估報告,掃除最後一道行政障礙。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與堅尼地道居民團體狠批政府「黑箱作業」,一味為合和開路,卻遲遲不肯交代整個項目詳情令公眾釋疑。 記者:黃偉駿、呂焯均
發展局發言人昨日表示,運輸署已對合和提交的合和二期交通評估報告完成審核,並已向地政總署提供意見。地政總署將按照既定程序,本月20日諮詢灣仔區議會後,便會把該項道路改善工程刊憲作兩個月公眾諮詢。據了解,運輸署認為合和提出的紓解措施,能對額外增加的交通流量起紓緩作用。
料商妥換地即可動工
換言之,合和實業即將跟地政總署商討換地安排,包括合和二期發展範圍內一幅政府斜坡,最快今年內動工。
合和上次提交的交通評估報告,去年10月遭運輸署否決,政府消息指,當時合和二期擬建93層,計劃過於龐大,所帶來的額外交通流量令附近道路難以負荷。不過,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介入游說後,胡應湘之子胡文新答應降低合和二期規模,隨後11月宣佈將項目大幅縮減至55層。
合和發言人表示,該項目仍有很多程序需要通過,集團會盡力滿足政府要求,但不肯回應何時展開跟政府商討換地。
自合和宣佈大減發展密度後,政府多個部門即作出「配合」。先有規劃署上月12日力挺合和二期的修訂方案是縮減規模,非增加規模,所以毋須再交城規會審議,結果獲發展局常任秘書長楊立門擔任主席的城規會閉門通過,變相縮短公眾諮詢時間。一周後,城規會再在規劃署反對下,否決環保團體長春社提出將合和二期內一幅官地轉作綠化用地的申請。
至今未公開發展詳情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批評,政府與合和至今不肯公開合和二期的發展詳情,「只係得一堆發展參數,冇圖則睇,又唔肯公開交通評估內容,點樣令居民釋疑?」她質疑官商既然認為項目獲大眾認同,為何不肯提交一個新方案讓城規會審議,釋除公眾疑慮,「交通問題唔能夠忽視,好似銅鑼灣時代廣場,嗰度帶來嘅交通影響牽連埋香港仔隧道。」
保護堅尼地道小組發言人何婉屏坦言,對合和二期日後帶來的交通影響很擔心,「乜都閂埋門傾,唔畀居民知。」
堅尼地道與皇后大道東交通流量(每小時車次)
堅尼地道
上午高峯流量:723 下午高峯流量:735
皇后大道東
上午高峯流量:1,375 下午高峯流量:1,421
資料來源:合和實業04年數據
特稿
勢令區內交通更惡化
無論是昔日建議的MegaTower,還是改了名的合和二期,灣仔堅尼地道一班富戶居民,多年來都堅決反對。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擔心會進一步令交通擠塞問題惡化。有居民投訴,近年堅尼地道越來越塞車,往灣仔短短5分鐘路程,隨時要20分鐘甚至半小時才能走完。
出灣仔要兜大圈
保護堅尼地道小組發言人何婉屏表示,不少居民都飽受塞車折磨,「賽馬日就唔好講,平日我哋都塞到暈。」她舉例指,居於堅尼地道慧景台的居民,原本駕車出灣仔只需5分鐘路程,但由於雙線雙程的堅尼地道太塞車,居民根本無法擠進往灣仔方向的行車線,結果要被迫先往較少車的中環方向行車線,「兜大圈」回來排隊出灣仔,行車時間增加三、四倍。
政府承認,合和二期無可避免地會增加汽車流量,對堅尼地道和皇后大道東將構成壓力,所以合和已答應出資進行多項改善措施,包括在堅尼地道興建附有升降機的行人天橋,通往合和的春園街與皇后大道東交界,又會更改行車線等。
本報記者
你想知 想講 想問?
對港府頻為合和二期開路,有甚麼意見?
請即上《蘋果》網頁 http://appledaily.atnext.com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