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澳門憂接班 香港憂管治 - 李平

蘋論:澳門憂接班 香港憂管治 - 李平

充滿動盪的2008年即將過去,充滿挑戰的2009年即將來臨。香港特首曾蔭權、澳門特首何厚鏵早前到北京述職時,中央政府釋出一系列政策,力挺港澳應對金融海嘯冲擊,但是,香港的政府管治問題,澳門的特首接班人問題,這些輿論來年關注的焦點,都不會因中央在經濟上力挺港澳而化解。
在中央政府眼中,何厚鏵管治澳門九年基本上是成功的,而且,基本法23條的立法可望在他任內完成,問題只在於未有素孚民望的接班人。但是,澳門公職人員協會指出,澳門回歸九年來,政府漠視民間訴求,令民怨沸騰,希望下屆行政長官由具備十年公職經驗和熟悉法律的人士接任,才能快速應變和回應民間訴求。
在香港,曾蔭權在2005年取代董建華出任特首,結束了商人治港的年代,公務員治港曾讓港人充滿期待。但是,在金融海嘯的冲擊浮現之前,曾蔭權的民望已開始插水,政治新貴任命事件、梁展文事件、生果金事件、外傭稅事件、泰國包機事件、的士加價事件,一浪接一浪的政治風波,令香港再度陷入管治危機。
邁入新年之際,隨着香港2012年政改方案即將展開諮詢,隨着澳門基本法23條立法即將完成,真正考驗港府管治能力的政治海嘯也即將湧現。一時自稱政治家、一時視民望如浮雲的曾蔭權,如果沒有外來動力或壓力,恐怕無心戀戰,只求平安度過任期。北京和港人雖都希望曾蔭權和港府強政勵治,只是期望中的港府作為恐怕是南轅北轍。
北京近期頻頻出招,拉抬曾蔭權的民望,既在經濟上力挺香港,又約束親北京傳媒、政黨、團體的言論。北京還有一棵誘人的蘿蔔:讓曾蔭權卸任特首後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以後北上周遊九州時可享國家領導人禮遇。北京如此施恩於曾蔭權,無非是想為政改方案出台及23條立法鋪路。
然而,聲稱「飲香港水,流香港血」的曾蔭權,如果只聽命於北京的安排,忽視港人的意願,非但不能恢復管治威望,還可能重蹈董建華下台的覆轍。因此,面對明年的政治海嘯,曾蔭權有必要組織其「政治機遇委員會」,在重整政府結構、在普選方案及23條立法諮詢時,認真吸納立法會議員及市民的意見。
其一,港府政治任命官員與公務員的權責不清、忽略民意,是連串政治風波的根源。曾蔭權如果未能在官員心態及運作機制上下工夫,問責制只會繼續在集體負責制的名義下空轉,政治任命官員與公務員的和衷共濟只能是奢望,難免再鬧出罔顧人命的惡性事件。
其二,在政改諮詢問題上,泛民議員希望曾蔭權推出的方案能達致全面普選,即特首的提名毋須經過篩選,立法會的功能組別必須取消。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也寄望曾蔭權不要在普選問題上一拖再拖。曾蔭權如果繼續在普選問題上逆民意而行,恢復管治威信就無從談起。
其三,在23條立法問題上,一旦金融海嘯的冲擊趨緩,北京勢必向港府和曾蔭權加大壓力。但由於立法對香港的人權及言論自由構成嚴重影響,特別是以言入罪、國家機密定義等問題,港府須認真聽取法律界和傳媒意見,絕對不能在未消除市民疑慮之前,就匆匆推出諮詢案,否則只會激發群情洶湧。